1 / 17
文档名称:

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n22x33 2016/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史二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江西诗派: 2. 江湖诗派: 3. 国朝文派 4. 唐宋派 5. 阳羡派 6. 浙西派 7. 桐城派 8. 阳湖派 9. 宋诗派 10. 汉魏六朝诗派 11. 湘乡派 12. 常州词派 13. 茶陵诗派: 14. 公安派 15. 竟陵派 16. 清雅词派 17. 苏辛词派 18. 西昆体 19. 山谷体 20. 后山体 21. 半山诗 22. 简斋体 23. 稼轩体 24. 易安体 25. 诚斋体 26. 铁崖体 27. 台阁体 28. 同光体 29. 新文体 30. 东坡体 31. 王荆公体 32. “朱希真体 33. 神韵说 34. 格调说 35. 肌理说 36. 性灵说 37. 活法说 38. 童心说 39. 二窗 40. 富贵词人 41. 南渡词人 42. 南洪北孔 43. 清初三大家 44. 前后七子 45. 宋末元初四大家 46. 辛派词人 47. 永嘉四灵 48. 遗民诗人 49. 遗民作家 50. 元曲四大家 51. 一祖三宗 52. 元诗四家 53. 南施北宋 54. 姚门四杰 55. 话本小说 56. 拟话本 57. 科学小说 58. 明代传奇: 59. 南戏 60. 谴责小说 61. 散曲 62. 弹词 63. 小品 64. 狭邪小说 65. 新小说 66. 元杂剧 67. 章回小说 68. 诸宫调 69. 子弟书 70. 才子佳人小说 71. 神魔小说 72. 域外游记 73. 逻辑文 74. 侠义公案小说 75. 说铁骑儿 76. 二拍 77. 借才异代 78. 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 79. 六一风神 80. 南社 81. 诗文革新运动 82. 诗界革命 83. 三言 84. 四大奇书 85. 三体诗 86. 四大传奇 87. 小说界革命 88. 义法 89 科幻小说 1. 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 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 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 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 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 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由于功名上不得意, 进退无据, 只得流转江湖, 靠献诗卖艺维生, 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 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 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 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气。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 刊刻《江湖诗集》, 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 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 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 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 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 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 宜兴古地名称“阳羡”, 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 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 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创作中, 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 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他的词论主张和词作受到许多浙西词家的认同, 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 一时此风大盛, 其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嗥日、沈岸登及其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7. 桐城派: 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 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 所以被称为“桐城派”。其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 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 以为清王朝政权服务为目的, 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 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散文理论。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 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和系统化, 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的理论,并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 8. 阳湖派:嘉庆年间,当桐城派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