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大地构造学__中国区域大地构造.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地构造学__中国区域大地构造.doc

上传人:pk5235 2016/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地构造学__中国区域大地构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业资料专业资料参考首选大地构造第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 1. 陆壳与洋壳的差别? 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 33km ,最厚达 80km (青藏),洋壳平均 7km. 组成:陆壳为三大岩类,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 构造: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 年龄: 陆壳老(最老 44-45 亿年),洋壳新(最老 2亿年) . 2. 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 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软流圈: 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 第2 章:地槽-地台学说 :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3. 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 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4. 地台基本特征 ,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基底和盖层: 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 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 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 ,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 ,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 5. 构造层构造层: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 6. 地质建造地质建造: 地壳发展的某一构造阶段中, :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 第3章: 大陆漂移 1. 劳亚古陆北美欧洲亚洲(除阿拉伯半岛) 2. 冈瓦纳古陆非洲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专业资料专业资料参考首选第4章: 海底扩张 1. 海底扩张说①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 ②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彼此远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俯冲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 ③海底扩张是刚性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④如果地幔对流的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将导致大陆的分裂与大洋的开启. 2. 瓦因和马修斯假说海底磁异常条带,是在正反向交替的地磁场中,形成交替磁化的玄武岩条带而产生的。随着海底扩张的继续进行,先成的磁性地壳将被新生的磁性地壳向两侧推开。于是,只要海底不断扩张和地磁场周期性地转向,先后相继的、正反磁化方向交替的洋壳条带就会从洋中脊轴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