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8/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让学生进入情境阅读教学
双井中心小学   江国体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到底怎么教,到底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启动学生将阅读内化为自身的迫切需要,让学生“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突破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以析代读、以问代读等种种弱化教学目标的严重束缚?就此,笔者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近十年,经过反复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引入阅读过程,确定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顺应了阅读教学的规律。
  所谓“四阶段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以“标”为主向,以“读”为主线,以“练”为主体,以“导”为主控的开放式动态教学系统。这一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条件,放手、放胆、放心地让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把教学着力点从只重教材本身“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传统教学识记性理解,转向既重识记又重“为什么这样写”的阅读过程的认知上,更重要的是放在指导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自我理解、监测和调控的阅读认识策略上,使学生把获得认知结果的操作过程,清晰地呈现于眼前,不仅发现阅读规律,而且掌握阅读规律,形成优化的阅读认知结构,从而再应用规律,指导新情境中的阅读实践,从“读会”走向“会读”。
一、预读准备,感知目标,明确起点
  “预读准备”是学生将原有阅读认知水平带入新的阅读情境,初步实现基本目标,能够感知重点目标,积极建立阅读广泛联系的独立阅读准备活动。它对于将学生引入阅读过程、感知阅读材料、优化阅读目标,具有较强的定向性和基础性,它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操作环节,对教与学都十分重要。
  “预读准备”中的“读”是手段,“准备”是目的。这是由“识记性”阅读进入“理解性”阅读的重要一步。忽视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阅读过程无法优化教学目标。此环节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一是自主自学生字新词。生字做到基本掌握,新词能够理解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读通、读顺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是弄清教材的常规要求。它包括课文在单元中所处位置与地位,课文前有关预****提示内容,课后“思考•练****安排的大致用意;三是感知阅读主体目标。这里的感知是较为表象的、粗浅的,甚至是不很精确的,但它是阅读认知不可缺少的;四是课外的相关准备。它包括课前的认知准备,如读《荔枝》这一课,可让学生在课前先观察这一植物;课前的资料准备,如读《詹天佑》先读读有关历史资料;课前材料准备,如阅读《
居里夫人》一课时,可让学生收集一些居里夫人的资料等等。
  “预读准备”时间安排以自****课为主,同时也可结合家庭作业作适当布置,要以便于教师指导为原则。教师在此阶段教学中,一般不作讲析,只在布置中略加点拨,从方法上提个醒,从重点处指个方向即可。学生一般通过一两个单元的训练,就能够自己预读。当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对象和不同训练指向,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但基本特点不变。由于预读阶段是解决阅读基本问题,是实施目标基本定向,因此,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领悟。但它作为本模式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