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docx

上传人:仅仅三声 2021/8/2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果园湿地规划设计探索
随着城中心边缘地区农用地价格暴涨,年轻一代普遍不选择从事农业耕作等多方面因素,果农对果树的养护投入逐年下降,渐疏于管理,病虫害大增,果树老化。经济联社开始将部分果林改建成厂房、铺位出租,或砍伐老化的果树改为种植蔬菜、瓜豆,或发展畜牧业、饲养三鸟等短期盈利的项目,经过这20多年的演变,果林面积逐渐萎缩。龙潭经济联社为发展经济建立工业区,招商引资,各类小工厂纷纷建立。原来城郊的村庄随着城市的发展慢慢变成"城中村",吸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握手楼应运而起。村庄常住人口激增,由此产生的各类生活、工业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龙潭涌、台涌和石榴岗河,远远超出河涌的自净能力,污染逐步积累。
再者,果园养护管理的投入已大不如前,没有以往定期的清淤,灌溉渠道逐渐淤积、堵塞,长此以往,水质逐渐恶化。2006年底,作为万亩果园保护的试点,海珠区政府向龙潭经济联社租地,拆除原有的工业区恢复绿化,连同现存的果林一并建立起龙潭果树公园。然而,受限于土地权属仍归经济联社,除清拆违章工业区而后的复绿区域外,其他果园区仍由联社社员承包耕作,保护的效果有限,且责权不明晰,公园的发展受到制约,试点作用并不明显。2009~2010年,结合广州亚运河涌整治,龙潭涌与台涌在上游做了连通,并在下游建设2座水闸,此外对龙潭涌、台涌和石榴岗河做了驳岸处理。由于涉及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流经龙潭村的河涌段并未做截污。通过利用新建水闸在潮汐时进行调水补水,让已连通的龙潭涌和台涌形成一个单向稳定的流动,对冲洗河涌、稀释河涌内的污水起到一定的作用。

现状分析
1)水系
该区域内有3条河涌,除石榴岗河在丰水期水质稍佳外,龙潭涌与台涌水质欠佳,河床基底为大量的污泥。3条河涌中段在地块范围内互不相通。龙潭涌及台涌的水岸在河涌整治期做了打松木桩和抛石处理。果园内分布着纵横交错的灌溉渠,宽度3~4m,但普遍存在淤积情况。灌溉渠与河涌相连通,但存在堵塞。,但景观生硬、亲水性不足。此3条河涌为珠江下游典型的潮汐河涌,每天随珠江有潮汐变化。
2)植物群落
该地块植物群落主要为人工营造,有3种类型:(1)果林占50%以上,为人工栽培的经济树种,品种主要有杨桃、荔枝、龙眼、黄皮、番石榴、蕉、莲雾、柿树等,其中前5种占绝大多数;(2)拆违复绿种植的植物;(3)在果园内的开垦区,除去2块较大面积的地块丢荒闲置外,其他为砍伐果树开垦做菜地,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野生植物多为下层草本植物,主要有:鬼针草(BidenspilosaL.)、火炭母(PolygonumchinenseL.)、红花酢浆草(OxaliscorymbosaDC.)、蕨类、蕉芋(Cannaedulis)、姜花、芋(Colocasiaesculenta(L.)Schott)、水禾(Hygro-ryzaaristata(Retz.)Nees)、大薸(PistiastratiotesL.)、凤眼蓝(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土牛膝(AchyranthesasperaL.)、含羞草(MimosaL.)、水茄(SolanumtorvumSwartz)、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红丝线(Lycianthesbiflora(Lour.)Bitter[SolanumbiflorumLour.])、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L.)Sweet)、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巴西含羞草(Mi-)、牛膝菊(Galin-sogaparvifloraCav.)、一点红(Emiliasonchifolia(L.)DC.)、马樱丹(LantanacamaraL.)、飞扬草(EuphorbiahirtaL.)等。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经济果树作物纯林占很大一部分,植物群落比较单一,结构比较简单,具有典型湿地特征的观赏性植物种类比较缺乏。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品种较多。

3)设施条件
2006年底,通过租地形式建立龙潭果树公园,园内已建设有园路总长约6000m、广场约8300m2、建筑约1650m2、桥梁4座。经分析,原有设施经改造或调整大都可以保留在示范区。但有以下几点应该加以改善:(1)现有主入口缺乏特色,不能体现示范区风貌;(2)有3座桥的体量显得过大,与周边环境不协调;(3)原有建筑、构筑物风格需做重新调整、统一风格;(4)现有公园建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