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完整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完整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21/8/22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完整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完整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 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1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为蓝色、硫酸亚铁为浅绿色、硫酸铁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如无说明,默认水为溶剂。 c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工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分子间有间隙)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一一碘的酒精溶液)
e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 有水,水为溶剂
(2) 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 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 溶液。
(2)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一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一> 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注:①Ca(0H)2和气体等除外,Ca(0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可能溶解度很小,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解度很大,即使未达到饱和也已经溶解了大量溶质)
③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 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根本原因是水解作用和水合作用的热量变化不同) 溶解吸热:如***铵 NH4N0溶解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 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I
二、 溶解度
1 、固体的溶解度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 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2) 含义:
20 C时NaCI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克NaCI或在20C时,NaCI在100克水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克
(3)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0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女口 NaCI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0H)2
(4) 溶解度曲线
①点:
I
示A物质在11 C时溶解度为
mg。
如:图中b表示在t「C
。如KNO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m2-mi)g未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