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简述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 要】渗透问题的存在使水利水电工程不能正常运转,影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渗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灌浆和防渗墙两种防渗处理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防渗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渗水;灌浆;防渗墙
引言
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数目众多且分布广,坝型多样,发挥着防洪减灾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农业灌溉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提供水源。然而,由于它们经过多年的运行,其中许多工程都不同程度存在坝体和坝基渗漏、渗透破坏等病险问题,属于水利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而在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处理中,最常用的防渗处理方法主要有灌浆和防渗墙两种。
1、渗水形成及原因
一般大面积渗水发生在底板,主要原因是基面四周基坑降水应在垫层以下,达不到应有水平,,基坑水位上涨,淹没垫层,不具备灌注混凝土条件,为抢进度,带水施工。其次,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由于拌合不均、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孔隙大、强度低、出现大面积渗水现象。
,这个缝是施工造成的,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施工时首先应清除施工缝面浮灰、杂物等清洗干净。再按规范有关规定施工。其次,模板支撑不牢、不严密,造成跑浆,出现蜂窝麻面,引起缝隙渗水。
变形缝渗水主要的原因是止水带固定不牢,偏离中心,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较大孔洞或者蜂窝麻面。
、穿墙管
在某些电灌站泵房工程有各种管(风、水、电)与主体工程联结如止水环焊接不密实,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施工困难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空洞或者蜂窝麻面就往往出现渗水。
2、灌浆方法
目前,我国采用较多的灌注方法主要有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坝体劈裂灌浆及控制性灌浆。
。
随着防渗墙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很多水利工程防渗施工中较少采用坝基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的方法。通常是采用粘土为主并且加少量水泥的混合浆液进行灌注。与在岩石中的灌浆不同,在卵砾石层灌浆往往很难形成自立的钻孔,所以一般采用循环钻灌阀跟管灌浆、套阀式灌浆以及打管灌浆的方法。同时,由于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各种因素的限制,难以做到有效控制浆液的填充范围。因此,必须采用三排以上的灌浆孔,才能使该灌浆技术符合相对较高的防渗标准,保证水利工程防渗质量合格。
。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是借助于高压水泥浆液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使水泥浆液与被灌地层土颗粒掺混,形成壁状固结体而起防渗作用。高压喷射灌浆根据被灌地层结构和防渗要求可分为旋喷、摆喷和定喷三种。高压喷射灌浆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低、料源广、功效高及搭接防渗效果好等优点,缺点是机具较多、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控制不好易在较大(>200mm)颗粒背后形成漏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