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论文产业结构与莱阳经济的发展黄帅 201 5级农区域规划发展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莱阳的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产业结构和布局亟待调整和改变。本文从莱阳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状况以及莱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另外,还分析了莱阳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客观的分析了莱阳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另一个层面上更好的看清了莱阳经济发展的阶段及发展水平。关键字: 产业结构,优势产业,产业布局,经济增长,新兴产业。一、地理概况: 莱阳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20 ° 31′-120 ° 59′ 12 〞,北纬 36° 34′ 10 〞-37 °9′ 52〞。东临海阳市, 西接莱西市, 北界栖霞、招远两市, 南邻即墨市, 东南隅濒黄海丁字湾。海岸线长 公里。 1987 年莱阳撤县设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是连接胶东半岛各地的交通枢纽。莱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地势北高南低,北有低山丘陵, 南有平原沃土。下辖 5 个街道办事处、 13 个镇、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 个省级滨海旅游度假区,面积有 1734 平方公里,人口有 万人。二、产业结构及布局现状: 产业结构: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 47:41:12。产业布局: (一) 农业优势产业布局 1、1986 年之前莱阳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粮食大幅度增产,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卖粮难、收入低、缺钱花。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结构调整必须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发挥本土优势。莱阳有两大优势:以有菜种良的传统,二室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他是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蓝烟铁路、 7 条国家和省级交通干线穿境而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距离青岛、烟台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各 100 公里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因此确立了莱阳以蔬菜加工出口为突破口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又担负着富农安民的重任。现在莱阳的农产品加工业几经探索实践,已经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型:最上层建立了一批有较强加工建汇能力的出口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中层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加工企业和产品运销队伍以及中介组织;下层建立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了千家万,几年来,莱阳市沿着农产品加工业的方向奋力前进, 取得了日益辉煌的成。今年来,莱阳市打破部门、行业限制,积极实施“6221 ”工程,即重点发展菜、油、畜、果、粮、水产六大产品系列等 6大产品系列加工业,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权利打造鲁花、龙大两个产业航母,积极培育膨胀春雪、永昌等 10个重点骨干企业,农产品加工工业。壮大龙头企业,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莱阳市加快推进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实行联合、兼并、承包、挂靠、购买、租赁、等形式,优化农产品加工的企业的资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带动产业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突出龙头企业的集团优势,逐步实现了加工企业的由小向大,产品种类由少向多的多方向的转变,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加工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又在龙头企业中起着决定作用。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莱阳市把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将工业的理念,技术和装备内置于农业,纵深推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