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胡适《我的母亲》珍.ppt

格式:ppt   大小:1,17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胡适《我的母亲》珍.ppt

上传人:tmm958758 2021/8/25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胡适《我的母亲》珍.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绉绉(zhōu 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善。
质问: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课文字词疏通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原名胡洪骋,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背景资料
胡适之母冯顺弟,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6岁嫁给上庄三先生(胡适之父胡传)做填房。婚后第三年冬生下胡适。老夫少妻稚子三口,也曾享受天伦之乐,但胡传在胡适三岁时就病逝了,冯氏只有23岁。
此后“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道中落,经济困窘,诚如她的儿子所说,“困苦艰难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就这样,她寡居23年病逝。
胡适在自述中说:“我少小离家求学,一直未能陪伴母亲身边,母亲给了我深思,我不能不依从母亲的意愿,令她伤心。”
我的性格及成因
(1-4)
性格:文绉绉,爱读书
回忆母亲
(5-12)
一、对“我”的管教: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二、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宽厚容忍,从不给人脸色看。
正直刚烈,从不受一点侮辱。
慈母给“我”的极大影响
(13)
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时。




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慈母
严师
成因:身体弱,母亲管教,环境熏陶
细品母亲的“三次流泪”
第一次:晨起教训“我”时,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为什么会伤心流泪?
为“我”的不懂事伤心;为父亲过早离世而伤心;为家事繁杂而伤心;为世道多艰而伤心。是对父亲的无比思念,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做一个像他父亲那样的“完全的人”,但又怕不能入愿,用泪水向儿子传递出心中不敢说的话。
对自己的亲骨肉,母亲流的是感化之泪。
第二次:嫂子闹气,母亲在忍无可忍之时,“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不骂一个人”,开始“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虽是“轻轻地哭”,但同样有震慑力,因为她哭“自己命苦”,哭丈夫离世。命为什么苦?是因为有这帮儿媳;丈夫如在世,也不至如此,也不至要一个弱女子来撑起这个关系复杂的家。母亲一哭,实是对嫂子无声的责怪。
对闹气嫂子,母亲流下的是愤怒的泪。
第三次:遭遇无叔的流言中伤时,母亲是“气得大哭”。
被流言中伤的母亲此次是大哭,不是流泪,也不是轻轻地哭,与前两次完全不同。母亲23岁就守活寡,撑起这个家,她贤惠能干,却还是有人造谣。本来教子、持家就已经令她身心交瘁,五叔的做法无异于伤口撒盐,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承受,因而她不再忍受,爆发了!
对造谣的五叔,母亲流下的是爆发之泪。
在有一件事上,母亲没有流泪,面对败家子大哥,除夕夜还要打发讨债的人,母亲是不是不伤心?为什么没有流泪?
母亲伤心欲绝,欲哭无泪。
深入阅读,研讨下列问题:
讨论完成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