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2.永久的悔 导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9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永久的悔 导学案.doc

上传人:蓝天 2021/8/25 文件大小: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永久的悔 导学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永久转畑第TMt
学习目标: 授课人:韦桂琼
1、掌握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的内容。2、能体会平实的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3、立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和报答父母。 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会品味本文的语言,能体会文中复杂而又特殊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 引(延伸课外,认识作者)
1、 默写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的内容是“ , o ,
0 , ? ”这首诗表达了 o
2、 结合课文注解简要介绍作者: o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著有
《 》、《 》、《 》、《 》等。
二、 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 学生自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标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下列词语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望九:接近十九。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寄人篱下:在别人的篱笆下过日子,说明生活贫困。
迎养:接(某人)到家里来赡养。盈眶:充满了眼眶。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2、 在顺畅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用痛苦、悔恨的感情来读。练习读第10自然段。
三、 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1、 作者“永久的悔”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作者这个“悔”包含了作者的感情?
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 产生的悔恨。
2、 文章的线索是永久的悔,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1——2段)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3—
—9段)中间叙事:道明悔的缘由。
(10-
——11段)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
3、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全文以“永久的悔”为线索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一“悔'的由来, 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这样安排结构,条理清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
四、品(品味精彩,积累感悟)
1、文中哪些地方写到母亲的什么事例?母亲给你留下什么印彖?
作用:
最感人的话语:
作用:
3、作者在文章中说:“我后悔,我真后悔,……即使整天吃'红的'。”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 吟》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通之处?这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相通之处:二者都表现了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深情,体现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启迪: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着至爱亲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五、 概括文章的中心:
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 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六、 随堂练习: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 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请随意想像一个片断(如村边眺望、 临终思念等)对母亲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板书: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羡林母亲: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 五里路毕生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一辈子都没有笑过,日日夜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回来,直到去 世。
教学反思:
2.《永久帕》第二课時
授课人:韦桂琼
一、 品读一一品味关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