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年级下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老舍先生的《草原》了,前两次寻着自然美、人情美的 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还不错。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我们 的课题方案《在品读欣赏中培养学生的情趣》,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沿着“寻美赏美悟 美”这条主线,积极发挥语言的魅力,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形成最 佳的情绪状态,情不自禁地走入文中,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 与感悟,提升了学生语文的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情趣,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寻找美
《草原》是一篇抒情散文,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伴随着明快、轻松的音乐, 学生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 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 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孩子们通过初读,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为整堂课奠定了“美”的基 调。
二、品读,欣赏美,感悟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时,透过课文优美 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 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如: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我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 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在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 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时,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 ”让学生走入文本,与草 原做伴,同作者对话,一起受到美的感染,情感的交流,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 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 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 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 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
学习热情待客那一段,我让学生选读,去感悟人情美。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 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变得更鲜活与灵动。请看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草原的景色美,请继续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 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学生读书勾画。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飞过来。”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体会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
生: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我从作者把迎客队伍 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他们衣服的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
师(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请看插图,他们的服装的色彩鲜艳,很有 自己的民族特点。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色彩美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吗?
生动情地读。
生:我觉得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还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等词语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们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请读读这句,读出自己的感 受。
生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这里的色彩美和动感美。
生齐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像他们那样去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
后来,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句子:“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 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 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 后地发言:“嘀!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 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 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体会到了蒙古 族的风俗美,蒙汉人民的友谊美,心灵美......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 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 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