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广州市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市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doc

上传人:iluyuw9 2016/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市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广州市登革热防制监测方案(试行) 一、背景登革热是由Ⅰ~Ⅳ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本病主要在广东、福建流行。广州市地处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例包括输入性病例时有报告或发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人员流动频繁和国际旅游发展迅猛,使登革病毒在我市的流行范围及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登革热一直是我市重点防制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国家和省的监测方案,结合我市情况,制定本监测方案。二、监测目的(一)掌握我市登革热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 (二)掌握我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群(包括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及登革病毒携带状况; (三)了解我市登革热流行的影响因素,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三、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二)诊断标准登革热的诊断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三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2 四、监测点的选择与确定(一)海珠区为我市全国登革热监测点,监测工作应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执行。(二)除海珠区以外的各区县级市均确定为我市常规登革热监测点,监测工作应参照本方案执行。五、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一)疫情监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疫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应在诊断后 24 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在诊断后 24 小时内向相应单位寄(送) 出传染病报告卡,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病例报告同上,暴发疫情报告按《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报告。即责任报告单位发现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事件后应在 2 个小时内用电话等方式向属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属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 2小时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同时迅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 ,一般要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对辖区内所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和疑似病例全部进行个案调查(《登革热个案调查表》见附件 1)。个案调查表需及时上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登革热暴发疫情后,各区县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调查掌握辖区内登革热的发病数、死亡数,同时所有病例资料参照附件 2 《登革热发病情况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形式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 现场调查与处理各自辖区内一旦出现登革热疫情,应及时根据疫情的流行特征、可能的传播因素实施疫情控制措施,包括现患病人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 3 的医学观察;开展主动疫情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蚊灭蚊意识;清除积水, 做好灭蚊工作等。 调查报告及时将暴发或流行的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措施评价及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疫情调查报告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及时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同时各级医院和卫生部门应尽可能采集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通过双份血清检测抗体,进一步确定诊断。(二)病原学监测一旦发现病例,应尽早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发病 5 日内) ,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别鉴定,以追踪来源。发生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时,首发病例及首例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标本均需进行病原学检测。(三)血清学监测 1. 发热病人监测各区县级市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我市登革热的流行季节采集发热(体温≥38℃)伴骨痛或发热伴皮疹的患者血标本,及时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抗体检测,送检单的填报格式参见附件 3 《疑似登革热病例送检表(临床)》。 (3、4月份)、后期(10、11月份)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取辖区内健康人群(注意各年龄组均衡的原则)血清各 50份,-20 ℃保存,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以了解我市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分析流行趋势。送检单的填报格式参见附件 4《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检测送检表》。(四)伊蚊媒介监测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调查法,同时也可进行流动监测,对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白蚊伊蚊的分布、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及带病毒情况进行监测。 4 在登革热流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