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一只马蜂》.ppt

格式:ppt   大小:12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只马蜂》.ppt

上传人:rabbitco 2021/8/25 文件大小:1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只马蜂》.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只马蜂》
,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的错置或反差。内容渺小而形式严肃,表现手法上就是误会。
“大山般地阵痛却只产下一只小老鼠”
,喜剧是笑,轻松愉快。
,小人物:否定性人物&正面人物。
美战胜丑。
一、喜剧的基本特点
《一只马蜂》
丁西林(1893—1974),原名燮林,江苏泰兴黄桥镇人人。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戏剧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现代话剧运动的先驱,开中国现代轻松幽默喜剧先河。
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
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只马蜂》。抗战开始后,随研究所西迁昆明。
1947年任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理学院院长。
二、丁西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只马蜂》
剧作家丁西林:“独幕剧的圣手”
“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为数不多的喜剧家之一,在喜剧的领域里他又独创了机智与幽默喜剧,并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创作了勘称典范的作品。
剧作共10部:
《一只马蜂》(1923)、 《亲爱的丈夫》(1924)、
《酒后》(根据叔本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
《压迫》(1926)、 《瞎了一只眼》(1927)、
《北京的空气》(1930)、《三块钱国币》(1939)、
《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
《孟丽君》 (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
其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杜出版的《丁西林戏剧集》。
二、丁西林—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一只马蜂》
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全剧在一幕之内完成,故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并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地体现。由于独幕剧的演出受到较为严格的时间、剧场等条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剧情不能太繁杂,要求情节结构更加精练 集中,矛盾冲突的展开也要较为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独幕剧
《一只马蜂》
——知识扩展 “三一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三、独幕剧
《一只马蜂》
《一只马蜂》写的是:一个有封建思想残余的家长吉老太,要替护士余小姐说媒,让她嫁给自己当医生的侄儿子,同时又要干预吉先生的婚姻大事。不料吉先生早在住院期间就已经同余小姐偷偷相恋。为了蒙蔽吉老 太,这两个青年不得不互以反话进行交谈,借以表露强烈的爱情。在戏的最后,吉先生双手拥抱余小姐,第一次打破谎言的遮掩,公开表示爱情。而余小姐的失声大 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