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板块运动》教学设计
上海南汇第一中学 胡春妹
一、教学说明:
教材分析说明:
《板块运动》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地理新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篇《岩石与地貌》专题5《板块运动》中的内容。
板块运动内容十分重要,一方面其可以解释地球上主要地震、火山分布和高大褶皱山系的分布规律;另一方面掌握板块运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板块运动》这一节内容,除了板块学说的内容之外,还有地震和火山的内容。如果只安排一节课进行教学,显得十分仓促,没有足够时间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会比较困难。本课教学,主要侧重于课程标准中所涉的板块学说发展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设计思想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板块学说发展过程、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上升到科学思维、探索未来的精神追求,本次教学采取读图、探究等学习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说明:
以台湾岛向大陆逐年靠近的事实来引入新课,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板块运动”就在你我身边;通过给出大洋岩石圈年龄分布图等资料引导学生去展开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板块学说的发展历程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具体内容,并体会到研究板块运动的重要意义。课后指导学生们查询板块构造学说的最新前沿信息的和思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了解地理学的新进展、乐于探索未知。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学说“三级跳”的发展过程;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沟、裂谷、巨大山脉的成因和全球地震带分布规律;
2.阅读、讨论大洋岩石圈年龄分布图、大洋地形图、板块运动图、地震分布图;
3.欣赏与学习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难点:板块运动的机制及其与地震带、巨大山系、海沟、裂谷、洋脊的关系。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多媒体课件和纸质地图。
五、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三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学说三级跳
课后作业
巩固与小结
引入:台湾岛向中国大陆移动
学生活动二
学生活动一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台湾岛逐年向大陆靠近”的事实引出大陆漂移学说。
设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第一人是谁呢?
【设计思路】借用台湾岛正逐年向大陆靠近的事实来引出“大陆漂移学说”,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大陆漂移学说
图示“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教师讲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
设问:大陆漂移的运动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设计思路】把学生引入探究板块学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海底扩张学说
展示 “大洋岩石圈年龄分布图”与“大西洋洋底地貌示意图”
设问:岩石圈概念、岩石年龄单位、图例
学生活动一:
你能看出洋底岩石的年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你能解释这种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吗?
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阅读图表思考洋底岩石的年龄分布规律和形成这种规律的原因,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由此培养学生地理思考能力。
3.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