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写好项目申请书避免非学术失败(2011) 一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理工作又要开始了, 《科学时报》准备主要面对新申请者, 就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注意事项,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对于我本人来说, 能有机会在《科学时报》上写点东西, 为新申请者尽微薄之力, 提供可能的帮助, 一方面感到荣幸,另一方面也颇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不管怎样,既然箭已经在弦上,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做得好些,并希望此文对新申请者有所启发和提示。做好基本功课《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伊始, 应该做到两方面的成竹在胸和意在笔先。一方面充分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关于申请人和项目的有关规定; 另一方面是对自己要申请的项目有总体把握。如果两方面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清楚的, 那么基金申请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下面将逐一展开相关内容的叙述, 期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积极的思考,从而促进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质量的提高。有关基金申请的一些须知,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获知。譬如 2008 年度《项目指南》前面专门列有“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 清楚地说明了有关问题。所以, 仔细阅读和理解《项目指南》、《基金条例》、《基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 各依托单位科研处负责基金项目管理的老师对相关规定和政策也能提供有力的帮助。须知的基本问题主要指申请书中涉及到的非学术性填写内容。首先, 申请者需要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 “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 它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 发扬民主, 提倡竞争, 促进合作, 激励创新,引领未来。”它的评审原则是: “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因为这些原则决定了项目的总体资助走向, 不管是从学者个人的兴趣出发, 还是以国家需求为牵引, 终极目标都是要探索、寻找、发现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的必然性。其次, 申请者还需要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 譬如关于申请条件和资格、经费预算中的管理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以及劳务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限项的一些规定,等等。此外,还需要认真阅读 2008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与自己的申请有关的部分。这些基本的功课做完之后, 动笔才会比较流畅, 没有障碍。如果能做到意在笔先,申请质量应该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关于基本信息和项目组主要成员, 只要如实填写即可。对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组成员也不必过多,一般情况下 4~6 人足矣(包括研究生或博士后在内) 。如果邀请海外学者参加课题,则需要提供参加者的确认函副本(传真件亦可)。关于申请代码。 2008 年将使用新版申请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代码是按照学科领域涵盖原则构成的, 不同级别的代码, 覆盖的领域大小不同, 有一些代码之间会有所交叠。不要简单按字面意思理解, 找到对应的代码就一填了之, 而是在理解代码覆盖范围的基础上, 对照自己项目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再选择合适的申请代码。关于项目的研究期限。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的研究期限一般为 3 年,从申请年的下一年 1月1 日开始算起,到 3 年后的 12 月 31 日结束,譬如,对 200 8 年度的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