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新生儿口炎PPT课件.pptx

格式:pptx   大小:20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口炎PPT课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8/26 文件大小:2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口炎PPT课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定义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唾液分泌量少,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新生儿常见的口炎包括鹅口疮、疱疹性口炎以及溃疡性口炎。
第1页/共10页
二:口炎的病因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病感染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真菌,常存在于正常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正常情况下不致菌,新生儿在广泛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先天性免疫缺陷;长期腹泻以及接触消毒不严的奶具等情况下均可发病,且易在新生儿室中引起流行;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病毒(HSV)感染所致,新生儿可通过接触携带者的家庭成员、护理人员而感染,也可通过产道感染;
溃疡性口炎是由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口炎;
第2页/共10页
鹅口疮: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粘膜,上下唇内侧,舌、齿龈、上腭等处,有时波及咽部甚至食管,影响吞咽。常与奶斑相似,后者容易拭去,鹅口疮不容易拭去,强行剥落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患处无痛感,不影响吸允,但如果波及咽喉将影响进食,甚至呛咳。
疱疹性口炎:起病高烧(38-40摄氏度),多于生后3-6天发病,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充血、齿龈肿胀,舌、唇内侧、上腭、颊部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水泡,周围有红晕。
溃疡性口炎: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舍、唇内侧、颊粘膜等处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即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溃烂面或溃疡,可融合成片,溃疡边缘有较厚的纤维素样渗出物,形成白膜。创面剥离后可见血性溃烂面,局部溃疡可引起疼痛、拒乳、流延、局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高热
三:临床表现
第3页/共10页
四:诊断检查
鹅口疮:一般肉眼即可诊断,也可通过显微镜下发现白色乳凝块样物的白色念珠菌菌丝及孢子,或通过念珠菌培养确诊;
疱疹性口炎:病毒分离,HSV-DNA检测、抗原检测、疱疹液涂片染色以及血清中HSV抗体检测等;
溃疡性口炎:(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且以中心粒细胞增高为主;(2)创面取膜做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第4页/共10页
五:病情评估
1、评估患儿口腔黏膜情况,舌、唇内侧、颊黏膜、上腭等。
  2、患儿进食情况,有无发热。
第5页/共10页
六: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患儿因疼痛拒食时,应保证患儿静脉能量的供给。对疼痛而哭闹的患儿给予安抚,必要时应用利多卡因外涂。
  3、及时清除口腔呕吐残留物,减少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