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doc

上传人:书生教育 2021/8/2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页 / 总共22页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3
第3页 / 总共22页
2020-02-02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3
第4页 / 总共22页
2020-02-02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