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8/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高职教育特色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但从对目前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来看,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完善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规模获得了空前的扩大,高职院校数量迅速增加,高职学生人数也占到了高校学生数量的一半,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没有整体素质良好的高职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也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200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20多个高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高职教师来源也正在走向多元化,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教师素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状况调研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与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复杂,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认识,而且在思想上认为只要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岗位,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基本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0%。而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三改一补”转型而成,教师的学历水平与教育部要求的相去甚远,有很多教师甚至是中专或者高中学历。专业知识、学历合格的教师,也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问题。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的存在,高职院校不论在硬件建设、生源及教师的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导致高职教师在心理上找不到与普通高校教师的平等感,从而不安心工作,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一旦有机会,就纷纷跳槽。

(三)专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行业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不断调整专业教师,但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能使教师合理流动,造成有些专业的教师超编,而有些学院需要的专业教师又进不来,特别是发展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教育部提出,在职教师五年要参加一次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初级教师要达到42学时,高级教师要达到72学时以上,这虽然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如对教师培训的经费保证和时间保证问题,教师培训系列制度等。我国高职院校的投入严重不足,优秀教学资源短缺现象是有目共睹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的投入主要靠自筹。
(二)人事制度不合理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在用人制度上还是“终身制”,在分配制度上没有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在分配制度上基本上是按职称、教龄来定工资。不能调动教师的劳动积极性,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这样导致学校该进的教师又进不来,而占有编制的教师又上不了课。

(三)教师评聘制度不合理
根据对江苏、辽宁、湖南、陕西和四川等5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