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龙文化在学校德育的应用
摘要:龙文化对华夏民族影响深远,龙文化可以概括为六种精神: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结合龙文化体现出的六种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龙文化;六种精神;校本课程开发;班级文化建设
一、龙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黄帝、炎帝等不少氏族以龙为图腾到夏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以“龙”为主要组成部分;从大禹治水时“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1]到煮海治龙王、叶公好龙、锦线女龙;从《周易》中龙的王权、男权意象到《聊斋志异》中出现的众多的龙神、龙兽形象,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现当代的龙文化外延更是丰富,涉及了装饰、歌曲、饮食、礼仪、建筑、绘画、文学、舞蹈、书法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王永宽研究员认为:从宏观上来看,“龙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八个大的问题上,或者称为八类文化,即图腾文化、祖根文化、天象文化、利生文化、皇权文化、祥瑞文化、民俗文化、英雄文化”[3]。从学校教育的层面考虑,笔者认为可从这八类文化中提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等六种精神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二、龙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
笔者任教的学校前年刚转为公办学校,学生进取心普遍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加之整个深圳地区经商氛围浓厚、考大学不是学生认为的唯一出路这一客观实际,笔者认为使学生领悟、接受并传承龙的精神对于塑造人格、锻炼意志以及树立远大理想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开发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校本课程。《龙之源———龙形象在中国的起源》以期让学生领会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龙之典———与龙有关的传说故事》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在听觉享受的同时感受龙的种种精神,陶冶品格;《龙之文———文学作品中的龙形象》以期使学生对龙有更加立体、全面的印象;《龙之趣———龙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影响》以期使学生明白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龙之象———我心目中的龙形象》,通过亲自参与龙形象创作,使学生对龙的精神有更深刻地体验;《龙之扬———我如何践行龙文化》通过阅读、研讨、写作、节目表演等形式从学生个人角度探索如何践行龙文化。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一部分以前无所事事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学业上的“兴奋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犯错误的几率;而且激发了老师们教研教学的热情,使他们对以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钻研精神;龙文化在校园中的持续传播,也让整个学校初步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大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三、龙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
笔者任教高中部文科重点班,学生成绩相对较好,纪律意识较强,所以行为习惯不让人担心。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不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