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论文
一、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关系
由于我国目前的公司体制大部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根本利益不同,所以经营者利用其自身存在的优势,采取盈余管理手段来达到满足其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而盈余管理的存在使得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下降,长远看来会严重损害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的制度,它能有效的压缩经营者的盈余管理空间,既能保护股东的利益,也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提供真实财务信息的基础。企业执行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一定会对应低的盈余管理程度,但是,如果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很高,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一定存在着问题。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影响深刻。
二、国内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美国国会为了规避企业利用盈余管理来进行利润操控、财务舞弊,挽救例如安然在内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事件对美国股市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新树立投资者的信心,在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是涉及证券市场监管、公司治理、会计监管等多方面的重要法案,被认为是对美国的会计界和商界影响最大的一次立法。它完善了以前立法上的很多漏洞。其核心条款规定:只要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无论国内国外企业,都要建立非常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需披露重大缺陷。这无疑突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2004年美国接连出台了COSO新内控框架,进一步提高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在国外,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看法基本一致,《萨班斯法案》的颁布是研究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分水岭,在该法案颁布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是自愿披露的,所以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很少,可是在该法案颁布以后,上市公司的内控信息要求强制披露,关于内控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相应增加,且看法基本一致,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企业盈余质量相对较高,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与内部控制完善的企业相比非正常应计利润明显不同,即企业的盈余信息与企业内部控制有紧密的关系。
我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出台相对较晚,在2008年,由我国的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五部联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企业应当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并且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在2010年相继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正是因为这些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推进了我国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促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虽然外国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但由于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相对较短,且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差,所以,我国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本上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存在联系,且内部控制会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越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详细的企业其盈余质量越高。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