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全国合成氨污水处理新工艺现场会日前在江苏徐州圆满闭幕。在本次会议上, 已应用治污新技术的山东飞达化工科技公司、河南( 信阳) 亚洲新能源公司等厂家代表先后发言,以新工艺显著的效果和可观的效益,证明了先进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主办方之一的徐州水处理研究所所长黄华耀向参会的86 家合成氨企业的 168 位代表全面介绍了“先抓源头,后治末端”的合成氨污水治理十大节能减排技术,并现场解答了各企业代表在污水治理方面存在的疑问。会议还安排代表前往另一主办方山东恒通(郯城)化工有限公司现场参观, 该企业采取源头治污和末端治污相结合, 投资 1500 万元, 使全厂污水由 250 立方米/ 时减至 80 立方米/ 时、排水降至 3~4 立方米/ 吨氨的先进标准,仅节省排污水费及处理费年收益即超过 1000 万元, 不足两年可收回全部投资。代表们现场查看了外排水质,出水化学需氧量< 60 毫克/升, 氨氮≤ 15 毫克/升, 总氮≤ 30 毫克/升, 各项指标均达到和超过大型氮肥企业排水标准。先进技术实用、投资少、效果好的应用效果,使参观代表深受鼓舞,实现了这次现场会以实用技术服务企业、推动合成氨企业节能减排、实现零排放的初衷。合成氨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水排放大户。我均吨氨耗水 58 吨,耗水 27 亿吨/ 年,与此同时排污水 亿立方米/年, 排放污染物 万吨/年, 而且污水中超标污染因子较多, 所含氨氮、化学需氧量、氰化物、硫化物等必须进行多次处理,才有可能达标排放。徐州水处理研究所凭着多年对合成氨行业用水的跟踪服务及研究,研发出 10 项污水处理先进技术,这 10 项节能减排新技术是在“有所治, 有所不治,最终达到大治;先抓源头,后治末端,联动处理”的治污理念下产生的, 针对性、实用性强, 相互配套成龙, 确保了处理效果, 全套技术使用后可使企业外排水减少 70% 以上,污染物减少 60% 以上, 减少末端治理投资及处理费用 40 %~ 60%, 从而使合成氨行业有望摘去排污大户、污染大户的帽子。——记者手记合成氨污水十大节能减排治理技术一、造气污水微涡流处理技术该技术提出了对造气循环水采取“深度净化,强化冷却,水质调整”三项处理原则,应用水量不涨水技术,以较少投资及处理费用实现污染最严重的造气冷却水系统达到零排放。如浙江巨大集团采用该技术, 造气冷却水系统已经 4 年未排污水,真实实现了零排放。该技术已先后被百余家企业采用,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好, 成本仅 3 元/ 立方米,节电约 5% 。该技术已被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评为氮肥行业 2007 ~ 2010 年循环经济支撑技术, 可减排污染物 60 %~ 70%, 为减少末端投资及处理成本作出了重大贡献。二、循环冷却水提浓减排技术循环冷却水是化肥企业主要用水环节,其用水量占全厂近 70% ,如何降低这个环节的排污水量事关重大。循环冷却水提浓减排技术可使浓缩倍数由目前 2 倍提升至 4~6 倍,排污水量可减少 70 %~ 80 %。该技术的关键点是选用优良药剂及工艺,及具有高截污力的新型稀土滤料过滤器。提浓后,不但节省用水,且水质清洁,加药处理费用不升反降 30% 。三、脱硫循环水一元净化器技术脱硫冷却循环水是仅次于造气循环水的第二污染源,不但悬浮物含量高,硫化物及焦油类杂物含量也很高。硫泡沫呈粘性,沉淀物轻,不易沉淀,用过滤法无法清除掉粘性大的杂质。采用脱硫循环水一元净化器技术,只需配套一台设备兼有除杂质、脱硫化物、净化焦油等多种功能,解决了脱硫循环水处理多年悬而未决的难题。江苏恒盛化工集团先后上了两套一元净化器,很好地解决了脱硫冷却循环水污染问题,处理后的水质好,不堵洗涤塔填料,降温、除硫效果明显改善。该设备投资少,处理水成本< 元/ 立方米。四、尿素解析液深度处理回用技术该技术能将尿素解析液中的尿素在催化剂作用下低压、低温完成深度处理回用。其投资比深度水解技术省 80% 以上,可将污水变成脱盐水后回用。采用该技术一年即可回收投资,治污又增效,分解出的氨气经夹套炉燃烧而除去,不出现二次污染。该技术目前已被近百家尿素生产厂采用,累计达 150 套,可节省一次投资 4 亿~ 5 亿元。如湖北宜化 9 个分厂先后均采用该技术,共节省投资 3000 万元。五、甲醇残液及二甲醚残液处理回用技术甲醇及二甲醚生产中产生的蒸发残液,其中醇类、醚类等易挥发有机物大,化学需氧量浓度达 20000 ~ 50000 毫克/ 升,对环境危害极大。这种高浓度污染物如用生化法治理,一般项目投资过千万元,年处理费用数百万元。甲醇残液及二甲醚残液处理回用技术及专用设备,彻底解决了残液废水直接回用时产生的有机酸腐蚀问题,回水可达脱盐水效果,为甲醇、二甲醚企业闯出了一条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