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电商法律案例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商法律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4 2021/8/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商法律案例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文档
: .
案例 1:一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男童,在某购物网站以他父亲李某的身 份证号码注册了客户信息,并且订购了一台价值 1000 元的小型打印 机。但是当该网站将货物送到李某家中时, 曾经学过一些法律知识的 李某却以“其子未满 10 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拒绝接 收打印机并拒付货款。由此交易双方产生了纠纷。
李某主张, 电子商务合同订立在虚拟的世界, 但却是在现实社会 中得以履行,应该也能够受现行法律的调控。而依我国现行《民法通 则》第 12条第 2款和第 55 条的规定,一个不满 10周岁的未成年人 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应该由他的法定代理 人代理民事活动。其子刚刚上小学二年级,未满 10 周岁,不能独立 订立货物买卖合同,所以该打印机的网上购销合同无效 ; 其父母作为 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拒付货款。
对此,网站主张:由于该男童是使用其父亲李某的身份证登录注 册客户信息的, 从网站所掌握的信息来看, 与其达成打印机网络购销 合同的当事人是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正常人,而并不是此男 童。由于网站是不可能审查身份证来源的, 也就是说网站已经尽到了 自己的注意义务,不应当就合同的无效承担民事责任。
问题:当事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 ?电子合同是否有效 ?
精选文档
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出对电子合同主体进行必要限制的意义。对于网络交易来说, 合同当事人在网络上根本无法看到或辨别交易相对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双方当事 人是利用计算机按键或鼠标来发出意思表示, 即便网络中心要求交易相对人输入 身份证号码及出生日期或信用卡号以证实其为成年人, 但仍有伪造或提供不实资 料的可能性,故网络中心或利用网络进行交易的销售者基本上无从得知对方当事 人究竟是否是成年人, 或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因此 如何 判断网上交易的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 行为能力,以及与这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是否 有效,有无必要对通过网上订立交易合同的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加以限制, 成为电 子合同订立过程中的难题。 ,
本案中是李某的未满 10 周岁的男孩在网络上订立了买卖合同。 根据我国《民 法通则》的规定,对于一个未满 10 周岁的儿童来说,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所以李某拒付货款的行为本来也无可厚非。 但是,由于孩童是以其父的身份证登录客户信息, 如果网站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 已经尽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那么完全无视网站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则有失公 平。而另一方面, 李某作为其子的监护人和其身份证的合法持有人, 没有尽到相 应的管教义务和保管义务, 导致其子滥用其身份证进行登录注册, 应当对合同无 效给网站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应该认定购物网站有权要求李某承担 货物的往返运费和其他交易费用。
精选文档
案例 2:韩某有一天在网上浏览,发现一辆二手帕萨特汽车起拍价只 有 10 元人民币, 他想可能是网站在搞什么促销活动, 就参加了竞拍。 几轮下来他成功了,成交价是 116 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