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1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y5186fy 2021/8/27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注学生活动体验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案例
巩义市夹津口镇中心小学 王迎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目标确定的依据: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材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照相、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地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对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学****目标:
,说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思考、操作验证,归纳出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说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准确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评价任务:
,同桌讨论,说一说2:1(1:3)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
;把放大后的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并展示。
、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放大或缩小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教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台
学具:方格纸、尺子、铅笔、橡皮
学****过程:
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1、观察体验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张我们班同学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怎样才能看清呢?生会说把照片放大,(板书:放大 教师将照片放大,使学生看清照片)
那大家能看出这张图片上的文字是什么吗?(出示放了大的艺术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那怎办呢?生会说把图片缩小,(板书:缩小 教师将图片缩小,使学生看清文字)
【感悟前后变与不变,体会类比思想。】
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
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
(2)学生举例。
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指名说一说。
二、合作探究,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一)操作探究,理解放大的意义

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先从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线段”说起。
动态演示:
出示线段AB,将线段AB放大2倍后得到线段CD。线段CD的长度是AB长度的2倍,我们就说线段CD是线段AB按2:1放大得到的,引出按比例放大。
那么“2:1”代表什么意思?自己观察,同桌讨论,说一说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理解“放大比例尺”在图形的放大中的意义,并板书“2:1”。)
【利用线段的直观变化使复杂的关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