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都江堰》课件2.ppt

格式:ppt   大小:14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都江堰》课件2.ppt

上传人:wenjun1233211 2021/8/27 文件大小:1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都江堰》课件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都 江 堰
余 秋 雨
青岛五十八中
1
余秋雨
2
关于作者: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 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
作品包括:《千年庭院》、《小人》、《抱愧山西》、《一个王 朝的背影》、《可怜的正本》、《苏东坡突围》、《这里真安静》、《夜航船》、《书海茫茫》、《莫高窟》、《遥远的绝响》、《狼山脚下》、《寂寞天柱山》、《洞庭一角》、《江南小镇》、《柳侯祠》、《流放者的土地》、《西湖梦》、《庙宇》、《十万进士》、《酒公墓》、《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等。每部作品的问世,都能在文坛及读者中间产生热烈的反映。
3
请根据下列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都江堰在现在中国的哪个省?哪条水流上?它是由什么时期的谁修建的?
2、《都江堰》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层次?试概括每个层次的大体意思?
3、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思考一下文章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行文的的?
4
都江堰
人字堤
飞沙堰
宝瓶口
外江
内江
5
关于都江堰
都江堰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同时,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处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这项工程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易淤易决,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00年的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外国游人,其中有些是水利专家。有的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返回
6
文章按照标题自然的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以宏论开篇,通过与长城的对比,开门见山的点出都江堰特有的魅力与价值。
第二层:描写作者游览都江堰的经历,以及初见都江堰时作者内心的震撼,为下文对于李冰的描写作好铺垫。
第三层:对于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的描写与评价,深化文章的主题。
第四层: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将对于李冰这一具体的人的思考,提高为对于“人”的整体的思考。
2、《都江堰》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几个层次?试概括每个层次的大体意思?
返回
7
3、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思考一下文章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行文的的?
文章基本上是按照一种逻辑的顺序来组织的。作者开门见山的拿长城与都江堰比较,得出令读者差异的结论,自然而然的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接着作者描写了现实中对于都江堰印象的变化,由景生情,因景而思,自然的将文章转向对于李冰的评述;最后进一步深化主题,由个体的人转向对整体的人的思考。
本文条理清楚,线索明确,作者的思路步步深入,逐渐将读者带入一种对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返回
8
文章词句赏析、释义: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的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面影的李冰。
他大愚,有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