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探究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探究论文.docx

上传人:酷酷誉为 2021/8/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探究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探究论文
民族声乐的概念为:以中华民族的一种语言和音乐风格,表达中华儿女思想、感情的声乐作品及其表演形式①。作为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又有共同的演唱风格特征。
一、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方言文化丰富多彩,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各有特点,就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要想唱好一首歌,一定要对它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演唱的气质、格调、情感等方面才能处理得恰到好处。
民族音乐理论工作者,根据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特点将民歌划分为若干色彩区,如江南色彩区、江淮色彩区、闽粤色彩区、湘鄂色彩区、西南色彩区、西北色彩区、中原色彩区、东北色彩区等等。这些歌曲在演唱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蒙古民歌,蒙古族世代居住在草原,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蒙古族人的性格豪放、直爽,具有大草原般辽阔宽广的胸怀,其民歌也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一民族的气质和性格特点。蒙古民歌最具代表性的“长调”,曲调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真假声并用,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再如山东民歌的特点是强悍、粗犷,诙谐、风趣、质朴、淳厚,咬字干净利落,声音宽广明亮,演唱中运用方言以及加卷舌音等,表现出山东人民的朴实、豪放。例如: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歌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山区的巨大变化,描绘了青山绿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富饶景象。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中的“低”要用加卷舌音的方言来演唱,否则就脱离了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我国的戏曲有300多个剧种,曲艺也有260多个种类,各种民歌、创作民歌浩如烟海,不同的演唱风格灿若群星,每一种风格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

除此之外,民族声乐还包括近现代作曲家们创作的,不突出任何一个地区特点,而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大风格、大气派的声乐作品和演唱称为民族综合风格②;例《黄水谣》、《我爱你,中国》等中国艺术歌曲,这种风格的音调基于全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民族综合风格类风格共性较多,但对外国来讲,依然是中国的特性。这些作品和演唱深受中华儿女的喜爱,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了和仍在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共同性
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虽然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也有许多共同性。
1.民族声乐源于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与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志,那么就要用自己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如陕西民歌《脚夫调》,就是表现解放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脚夫们受压迫,缺吃少穿,背井离乡的生活遭遇。

2.民族声乐的演唱普遍具有“甜、亮、水、脆、柔”的声音色彩。在用声方法上,总的来讲可分为三种:首先是抒情性用声,这种方法假声成分多,声音柔和,细腻委婉,但风格性不强,适合演唱民歌风格的歌曲及抒情歌曲。其次是风格性用声,这种方法真声成分多,音域较宽,声音纯真明亮,有很强的表现力,适合演唱中国歌剧及风格性强的歌曲,例如歌剧《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