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思想在人类思维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基本内容,即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思想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第四、五章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同时结合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预见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这两章在整个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六、七章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结论部分。它是在用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趋势的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共产主义是人类美好未来的结论。它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分析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程的主线: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运行规律。同时结合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预见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既有成就又有挫折,既积累了经验,又留下了历史教训。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
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定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二)认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视角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
2、从它的阶级属性角度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于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西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期。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突出表现出来。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突出出来,产生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大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提出了强烈需求。
(1)工业革命既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也创造出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
(2)无产阶级成为机器的附庸,并遭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
(3)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与斗争
早期工人采取了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的反抗和斗争。
以罢工形式进行的经济斗争。1794至1796年英国羊毛加工、缝纫业建立了最初的一批工人团体,组织工人罢工。1813~1818年,苏格兰纺织工人、采矿工人、兰开夏纺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
这些工人斗争,既表现出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无产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又说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