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中国究竟有没有“逻辑”.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究竟有没有“逻辑”.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8/28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究竟有没有“逻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中国究竟有没有“逻辑”
自从西学东渐,西方演绎逻辑传入中国以来,学术界一直存在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的疑问。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展开,中国古代无逻辑的声音也同时放大。今天选取三题,作为对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一个回应。
中国文化能不能产生“逻辑”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或儒学的“终极关怀”,但决不能说成是五千年中国文化的终极关怀,更不能认为是不能产生逻辑科学的深层原因。
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论的学者认为:“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中国文化的终极关怀,是不能产生“逻辑”的深层原因:(一)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由道德与政治结成的价值体系的霸权,与逻辑学的价值中立的本性不相容;(二)在“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下,逻辑思维没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我首先想指出的是,中国文化的终极关怀是“内圣外王之道”这个命题能否成立?中国文化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而“内圣外王之道”的提出仅二千多年;“内圣外王之道”的信奉者主要是儒家学者。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部。”(《清代学术概论》)学术是文化,文化非仅学术;况且中国学术亦非仅“内圣外王之道”。梁任公之言有以偏概全之嫌;现代学者又将“学术”替换成“文化”,将“学术之全部”替换成“终极关怀”,更失之千里。

我们先来看一下先秦时期的名辩之士,是否受到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意识形态的“支配”?
先秦名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刑名、形名、名实。邓析是这一学派的开拓者,以研究刑名、创制“竹刑”名于世;出身贵族却同情庶民,提出“天于人无厚,君于民无厚,父于子无厚,兄于弟无厚”的命题,教民议政、诉讼,将一个秩序井然、“诸侯惮之”的郑国搅得“民口”,终为执政者所杀。消息传到鲁国,孔子拍手称快。邓析不仅不受圣人、君王支配,还要唱反调。
尹文、惠施是名家二期代表。尹文是“形名”专家,认为“名也者,正形者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根据名所反映的对象,将名分为三类:命物之名、毁誉之名、况谓之名。尹文的形名研究,较邓析的名辩研究,离政治远了。惠施虽然担任过十几年魏相,但是离任之后的形名研究,与“内圣外王之道”完全无涉。他提出的十大名辩命题,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渊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等等,全部都是“历物之意”;他无比得意地将这些命题公诸于世,吸引了“天下之辩者”,纷纷亮出“卵有毛”、“犬可以为羊”、“轮不辗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绝”等大量命题,“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正因为惠施专注于以自然对象为内容的名辩研究,庄子批评他“逐万物而不返”。如果说惠施未能超越命题研究上升到逻辑之“道”,肯定不是受到了“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而是受到了“逐万物而不返”这一研究方法的牵累。

名家第三期代表公孙龙,终于超越“历物”,走上了“离形而言名”的逻辑之道。当然,他还不知道“逻辑”为何物,而是从“物”、“实”、“位”、“指”,一路走进逻辑的殿堂。他从“白马”与“马”这两个最相近的“名”起步,途经“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的“离形”概括、对“历物”的超越,一直走到“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的纯理性阐述。公孙龙虽然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逻辑系统,但是他的这些逻辑思想,达到了相当高度;这种纯学术研究,也从未受到“内圣外王之道”的支配,因为他乐于从事这份“正名实而化天下”的工作。他的“化天下”,不是用“内圣外王之道”教化天下,而是与今天的逻辑学家用西方的演绎逻辑教化中国人一样,通过“白马非马”这样的“正名实”工作去教化天下人的逻辑思维。
遗憾的是,今人能理解逻辑学教授们的用心,却不能理解公孙龙的苦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中对公孙龙作了这样一个评判:“公孙龙的诡辞差不多全部是观念游戏”,“毫无疑问,公孙龙是位帮闲者。……在上层的卵翼之下提出他的一些诡辞来,当然不能认为是前进态度的烟幕,而是应该认为反动言论的掩饰的。”“故如公孙龙之流,我们不能认为是毫无政治意义的逻辑思想家,假如我们忽略了他的诡辞的社会意义,那我们便是受了他的蒙蔽。”(人民出版社1954年6月第1版)郭的观点,也影响了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的作者,定性为“扮演着名辩思潮里堕落方面的脚色”。(第一卷第440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3月版)一个连事物形态都要被抽去仅作纯理论研究的古代学者,硬是被当代学者拉上政治舞台横加批判。对待古人,难道就不需要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