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借得“东风”再“扬帆”
借得“东风”再“扬帆”
借得“东风”再“扬帆”
—BR——也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江苏省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黄建宇
思考
作为农村小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总觉得有些不如 意: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缺少灵气。通过观察分析,究其原因 首先是教师方面:意识不强,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
2、作文指导上走误区: 一是指导不到位, 激发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二是指导过于具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写 出来的文章趋于雷同、缺乏创新。
其次是学生方面: 1、作文题材极为狭隘, 2、作文时思路不通; 3、 对所写对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概念化,说大话、假话、空话、套话, 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 4、学生在意识上对作文概念模糊; 5、 语言积淀不够,底子太薄,不能“胸藏万汇任吞吐” ;6、综合表现力 差。
而现是一个创新的世纪,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轻松作文,快速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 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操作:
一、感悟生活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
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 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生活 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 生活。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 写出来的文章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反之, 挤出来的文章面目苍白。 正如叶老所说:“作文这件事, 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才能充实到什么程度。 ”对此叶老先生有 个生动的比喻:“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 为了拓展学生视野, 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 我们 要经常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 中寻找作文素材。 农村小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春忙的、 秋收的时节,带领孩子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观察父母下 田劳作的神态、动作 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 在他们的心目中形
成一种生活无处不美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 如在教学中,我为了使学生写好写景的作文, 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 日子,和孩子们一起到学校南边的山林里走走。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闻闻春的芬芳,看看春的色彩。回来后,大 自然的美丽场景被活化为丰富鲜明的词在孩子们的笔下流淌——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来到人间, 给大自然带来了好多礼物。 她路过 田野,花儿红了,庄稼绿了,小草发芽了;她淌过小河,河水清了,
鱼儿多了。噢!我知道——是春天来了 二、积累语言激发情感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学生视野再广,没有广泛的阅读 作支持,表达的形式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 描绘的语言出常常 是吹“不”皱的一潭“死”水——生动不足。广泛阅读能够丰富学生 的语言,增长知识,累积情感,提高思维素质。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