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4,753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8/29 文件大小:4.6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52006学年度下学期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D
、内容、特点
由于我区4—6年级没有进入课改,使用的依然是老人教教材,所以本次抽查考试所依据的标准仍然是《教学大纲》对上述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考查的内容是以六年级12册总复****内容为基础,涵盖1—12册学过的部分知识,侧重五、六年级,不包含*号题和思考题。
这张试卷总体上沿袭了过去的形式,但同时具有自身的特点。
(1)人文性。
在这张试卷中,沿袭了我以前的方式,在学生容易因非智慧原因失误的地方加以提醒。高招试卷中采用的是加着重号,我也采用过,效果不明显,这次仍然采用的是变换字体同时加大字号引起注意的方式。这样处理使无声的文字变为具有强烈提示意义的符号,避免了非智慧失误,有助于更客观、科学的考查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情况。
(2)开放性。
这张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较多,比如填空6,列式解答的1、3,都不是只有一种答法。这些试题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都有积极作用。
(3)渗透新课程思想和要求。
目前,我区六年级还没有进入课改,但是我们必须有课改的意识。最后一题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设计的。它属于统计的领域,传统教材是从四年级开始涉及统计图表,从五年级开始专门学****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复杂的统计图表,新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有统计的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可见新课程对统计概率的重视。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 过收集数据、描述 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 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过去考查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常常是一句话,问条形、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这有违统计的目的。这次考题我是把统计图表当成一种工具、手段,学生要在读懂统计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数、百分数等知识才能解答,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这是一个创新和突破。
(4)基础性和发展性。
这张试卷是对六年级学生学****情况的一次摸底,以大纲(课标)为依据,紧扣课本,重视“双基”,避免繁、难、偏、旧。考试试题涉及了整个小学阶段所学到的内容,覆盖面大,照顾全体,力求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学生。

六年级题目及知识点说明
题号
对应知识点

1
整数的读写、近似数
2
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
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单位换算
4
分数的意义;
已知数量差与对应分率的差,求单位1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5
分数的意义
6
正反比例的意义
7
用字母表示数
8
工程问题应用题
9
已知部分的和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求部分量的应用题
10
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时间单位
3
发芽率
4
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5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

1
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比例意义或性质
3
表面积、体积的认识
4
轴对称图形
5
年月日换算
6
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少)百分之几
四、五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
六、七
解方程和比例

1
已知单位1和部分分率,求部分量
2
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谁比谁的几分之几多(少)几
3
求利息

1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2
已知体积求圆锥底面积
3
比例尺
4
读条形统计图;
填写统计表;
已知数量和对应分率求单位1;
已知单位1数量和部分分率,求部分量;
已知谁比谁多几分之几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二、总体情况
全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数据分析:反映出的趋势和问题;
分数段统计表
分数段
100
90—99
80—89
70—79
60—69
40—59
40以下
人数
167
822
402
213
125
123
62
百分率







注:参考人数1914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分。
最低分太低了。
分数段扇形图
我们看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成绩超过了80分,对于六年级来说,我认为这个成绩可以算是良好。%呢?%这个百分率不以为然,实际上它已经相当不小了,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