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庆市城乡统筹总体规划( 2007 - 2020 年) 2007-12-20 12:08 总则(一)编制背景 1998 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 - 2020 年)》对指导重庆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规划确定的 2010 年的部分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经过直辖以来的建设,重庆已整体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根据 2004 年3 月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 特编制《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7 - 2020 年)》。(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规划期限近期: 2007 - 2010 年;远期: 2011 - 2020 年;远景展望到 2050 年。(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面积 万平方千米。都市区规划范围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行政区,面积 5473 平方千米。(五)规划区都市区的规划区范围与都市区范围一致。都市区以外的各城市、镇、乡、村庄的规划区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二)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机遇,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发展方针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建设都市区,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推进城镇协调、可持续发展。(二)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至 2010 年, 全市总人口 3000 万人, 城镇人口 1615 万人, 城镇化水平达到 % ;至 202 0 年,总人口 3100 万人,城镇人口 2160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0% 左右。(三)区域协调发展 1 、市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分别发挥三大区域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争创特色,实现错位发展: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和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依托一小时经济圈带动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市域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形成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整体推进格局。 1 )一小时经济圈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