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医药“鸳鸯”为何棒打不散-.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药“鸳鸯”为何棒打不散-.docx

上传人:露露二天 2021/8/2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药“鸳鸯”为何棒打不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医药“鸳鸯”为何棒打不散?
我国药价虚高的直接原因就是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体制。它不仅导致了药价虚高使其成为老百姓和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而且从深层次上扭曲了制药厂家、药品流通商和医院的关系,使药价虚高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体。许多人把降低医药费用、理顺药品流通的希望寄托在医药分业上。
在上海一家医院首次医药分离尝试胎死腹中后,前不久北京又打出了医药分家的旗号。这次北京试点“医药分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似乎让医药分家看到了继续实践的曙光,人们都期待着在北京进行的“医药分家”这一壮举成为星星之火,很快可以燎神州大地之原,最终使虚高的药价下降,给百姓带来实惠。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医药分家的现实可能性有,但很难,而且在现有的非完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医药厂商与医院的博弈中,医药分家只是一个前提,要真正建立医药事业正常的市场秩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药养医:寿终难寝
医药一家、以药养医是医药领域许多畸形现象形成的原因,也已成为除了医院几乎所有人诟病的对象。其实,医药分家并不必然导致医药费用的下降,以药养医的背后其实是国家医疗卫生投入的不足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有欠完善的直接表现。
从以药养医的形成原因来看,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社会公益性质,国家对医院都实施行政拨款和大量补贴,国家投资建医院,国家购买设备,国家设定低廉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医生工资由政府部门统一发放,医院盈亏都由国家承担。这些政府投资实际上是国家给予全民的医疗福利,只不过它是通过向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院)拨款来实现的。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国家对医院的资金投入日趋减少,大多数医院成为盈亏自负的独立运营主体,医院收支不能平衡,就在药品利润上做文章,医生收入低干劳动付出就由“红包’来弥补。医院在药品供求体系中的强势地位,使得这一现象延续成为医院的生存规律,这种体制成为药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有专家还认为,医药分家惟一的“受损”者是医院。2001午青海西宁、山东青岛等地开始医药分家试点,经测算,青海西宁市参加试点的医院第一年门诊药品收入就损失1.127亿元。青岛参加医院门诊药房的剥离,直接导致减少1亿元的收入,这一缺口根本不可能靠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齐,绝大部分只能依靠财政补贴,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医药分家后医院基本退出药品流通市场,回扣与红包也随之淡出,这正是医药分家改革一波三折的原因所在。

医药分家:说易行难
我国的医药分家已经提出10年之久,医药分家试点也已进行了3年,但试点医院步履维艰,有的地区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医药分家还处于“破冰”期,我们还很难对“医药分家”的效果作出精确的评价,但至少有了值得期待的理由。较之先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扬汤止沸,医药分家颇具釜底抽薪的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医药分家这一趋势要变为现实绝不是三五年内的事、它需要四个条件的支持。一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医院领域,缓解国家的资金投入压力;二是医药流通领域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医药分家后药品价格能有大幅下降,否则,随着医药分家后医疗服务价格的大幅上扬,而药品价格却下降不多,人们的医疗消费压力将加重;三是国家加大国民的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