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5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5篇.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4 2021/8/2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5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5篇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1
随着学****和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不断深入, 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要提高 幼儿的素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 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幼儿身心 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配 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这学期开展了” ;课外访万家”的活动。我在思想上充分意识 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儿管 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我和本班的老师 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在家访前,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 名幼儿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家访 时,我们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 束,不随便在幼儿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 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幼儿 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环境、在家表现、行为****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 望,同时,我们三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全面地向家长反映 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 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 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 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 感和品德。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 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 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 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 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 园配合,深层互动,和谐,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 性。
在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 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 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 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当做小 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 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 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家访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一座桥 梁。教师通过家访,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配合,提升 了教育效果,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老师家访后的心得与感悟2
迎着风,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孩子们欢快的歌声,走在绿 油油的稻田之中,别样的激动,期待着和每个孩子的零距离交 流,期待着和家长们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
转眼之间,来河包支教的日子已过去了一大半,经过前一段 时间的观察,我们已经对每个孩子的行为****性,性格特点有了一 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家长们也了解了我们的工 作。所以我们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家访。我们的家访主要是针 对家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孩子,了解西部孩子的成 长和受教育环境,了解家长们眼里的西部教育。与其同时,针对 每个孩子,向家长们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议,让孩子们朝着一 个好的方向发展,使孩子们的未来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农村的家长都会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学****历 代人的艰辛已经让他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而且每位家长都 会希望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异的缘故 吧,家访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象的情况。每到一家,家长 们都以农村特有的方式热情的迎接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 便步入正题,开始探讨孩子的教育,这时的气氛就明显不如前面 To经过我的观察,家长们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好, 可以负担起孩子的读书开销,而且会为孩子们作出额外投资的; 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较差,心里想着孩子的未来却是没有办法付 出太多,而且会让孩子做很多农活。对于前者,家长的付出挺 多,但是关注度不够,他们的心思并没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问 题,相反会比后者少。他们或许是认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条件 就够了,其实不然,孩子还小,重点应该放在养成教育方面,好 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后者,他们深深地 明白生活的艰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摆脱艰辛,过上幸福快乐 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