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文档名称:

个体动力特征和行为激励.ppt

格式:ppt   大小:550KB   页数:1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个体动力特征和行为激励.ppt

上传人:AIOPIO 2021/8/29 文件大小:5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个体动力特征和行为激励.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个体动力特征和行为激励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个体区别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对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总称。
个性分为
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它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具有动力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理想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是人格中最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
个体的情绪、情感、意志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激发动力作用。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一、需要(need)与动机(motivition)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因素。
需要既可能表现为生理的不平衡,又可以表现为心理的不平衡
(二)需要的种类
1、按需要的起源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需要。主要指人对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的生理需要,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面的要求。
社会文化需要:主要指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需求。
2、按需要指向的对象
物质需要:物质需要的对象指向社会的物质产品,并以占有这些产品为满足标准。
精神需要:指向的是社会的各种精神产品。
二、动机的含义与种类
(一)动机的含义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或选择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生来就有的,也可称为原始性动机,或生物学性动机。
心理性动机:与心理和社会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经过学****获得的,可称为继性发动机、社会性动机。
根据各个动机在个人的多种动机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
动机是很复杂的个性因素。动机之间可能出现冲突。
(1)双趋冲突。以相同强度的两种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被迫从两种目标中仅能选择其中之一时,这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希望避开的目标,但迫于形势又必须接受其中之一时,这种左右为难的心理矛盾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动机冲突可更为复杂。有时,个人生活中可能同时具有两个或几个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同时形成趋避冲突,这种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
三、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他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需要转化为动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二、需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刺激。
驱力(drive):指个体因生理上的失衡产生需求时,为了恢复平衡,满足需要,于是产生内在促动力量,迫使个体产生活动。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内部产生驱力。内驱力使有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促使有机体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有目标的。有机体向往、追求的目标就成为诱因。
诱因(incentive):心理学家把凡是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包括人、事、物、情境等统称为诱因。
当需要引发的内驱力指向某种特定的目标、诱因或强化物时,个体就形成了动机。
四、需要与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EPG理论
(四)成就需要理论
(五)成就动机理论
(六)动机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