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被风吹乱的爱情
篇一:《菊花台》赏析
《菊花台》赏析
作者全篇以一位男子的口吻,借追忆往昔爱情的悲欢际遇,倾诉一段不堪回首的国恨家愁。全词和普通流行歌曲一样,主歌分两部分,中间是插入的副歌,主歌的两部分又各分为两段。短短百十余字,有情有景,虚虚实实,情景交融,时空变换,非常有想象力,叙事手法也很有特点。我们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看第一段: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 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这段有一个意识中时间次序的往返穿插,很有新意。在一个残月如钩的凄冷长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惨白色的弯月,想象一下就很凄凉,有一种冰冷孤寂的感觉。这句是现在。一个“勾”字用得特别好,在这样一个晚上,弯弯的月牙儿像个钩子,勾起了男主人公的回忆。我们看过去,一个娇弱的女子,独自一人守在空寂的阁楼上,在干什么,一定是在企盼自己远方的爱人。醉翁词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种关切、埋怨、思念、苦苦企盼的心情可想而知。饱受怀人之苦,思人人不至,她渐渐觉得夜很漫长,时间很漫长,长到由外到内、由身到心开始慢慢变冷,是一种一点点渗入骨髓的冷。甚至到后来,在
她感觉所置身的环境、整个黑夜都冷得凝结成了寒霜,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温度啊!值得一提的是,这都是男主人公回忆过程中的想象。为什么,因为他此时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漫长地、仿佛凝结成了霜的夜晚,独伫高阁,触景生情,才能体会到一种同样绝望的感受,不同的是当时的女子还是怀着希望的,还没等到绝望的结局。可以说“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一句具有共时性的效果。那么这时候流下眼泪,怕是能滴水成冰了吧。可作者回到记忆里却说:她眼中的泪光“柔弱中带伤”。这就让我们感觉到了女子情感深处的一丝柔情,一股细微的暖流。唤起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同情。她真正心灰意冷了吗?没有,她仍然心存幻想,她不是还在等吗,还愿意等下去,尽管她所未能预见的现实是残酷的,是冷冰冰的,是“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这就产生了一种徒劳、无奈的悲剧效果,知其不可而为之。与现实对比,与无边无情的凄冷孤寂对比,更突出了女子的心愿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知道,从后面发展来看,这种等待是没有结果的,是绝望。那么究竟“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呢?是现在的“我”,还是过去的她?我们现在应该清楚了。这一段时空交错,意识之思随意流淌,很有新意。看第二段: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
我一生在纸上 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模样
在那样一个凄惨弯月勾起往事的晚上,竟又淅淅沥沥下起了雨,“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这时候人的心情肯定是遭透了。于是“我”从楼台回到房间内。晚风夹杂着细雨,肆意飘零,真是“伤春(悲秋)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我”无法安眠,便起身观望。雨水顺着琉璃屋檐如丝般轻落灰色的窗台,随那稍许倾斜的角度,一滴滴轻弹,化散为无数更细微的雨沫儿,溅在朱红色的窗框上。这是实景的描写,很美,很纤细,通过动与静的冲突,颜色明暗的对比,反衬出“我”内心深处最细微的哀思之情。在一个伤感忧愁的雨夜,“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男主人公根本无心落寞地观雨,他被爱人的离魂久久缠绕,难以释怀。接下来干什么,哦,是坐在窗前写作,是记叙自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