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案
本教学方案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一、教学计划
二、作业要求
三、面授教学内容设计
四、练习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按照网络学院的安排,共有四次面授,每次两个小时;其中三次用于讲解课程内容,最后一次进行考前辅导。
据此,各次面授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次:介绍课程特点及讲解课程第一、二讲的基本观点;
第二次:讲解课程第三、四、五、六讲的基本观点;
第三次:讲解课程第七、八、九、十讲的基本观点;
第四次:结合作业讲解本课程的《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作业要求
第一次面授后,完成第一份作业(包括第一、二讲的内容);
第二次面授后,完成第二份(包括第三、四讲的内容)、第三份(包括第五、六讲的内容)作业;
第三次面授后,完成第四份(包括第七、八讲的内容)、第五份(包括第九、十讲的内容)作业。
第三部分各次面授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次面授教学安排
介绍课程及讲解第一、二讲的基本观点
一、说明本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
(二)课程特点
1、课程的研究对象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2、课程的内容似懂而又未必全懂、真懂;
3、本门课程兼有基础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特点。
(三)学习过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从实践的感性认识向课程的理性认识提升;
2、以课程的理论观点分析实践的具体问题;
3、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理论的完美性与现实的局限性的关系;
4、掌握学术化的表述方式,促进“日常语言”向“学术语言”的转换;
5、通过学习本课程将零散的认识系统化。
二、介绍教材的基本情况
(一)教材选用
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和依据,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方面,力求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进教学过程(所谓“最新”,不但指教材的出版时间,也指思想、观点的创新性);另一方面,也关注教材的实践指导意义,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将来大部分是在中小学第一线任教的教育工作者。正是基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新”与“实”的原则,我们选择了阎德明主编的《现代学校管理学》为教材。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过程中,既以教材为学习的依据,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材的局限。
人类认识在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增长着。进入了信息时代之后,知识的老化和更新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关于教育的问题,关于学校管理的问题,无论是从国际教育社会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国内外正在深入进行着的教育改革,都在不断地对教育实践、学校管理实践提出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就此而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具有程度不同的滞后性,由此而形成一种客观局限性。
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上述问题。因此,我们在学习本教材的过程中,更关注于其原理性的知识内容,至于其客观局限性问题,则联系当前学校管理的改革实践,运用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加以补充。因此,我们的教学,既以本教材为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本教材的范围。
(三)关于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教学的内容体系问题
在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中,其知识结构由十四章的内容组成;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分十个专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浓缩和重组。
教材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结构
第一章学校管理的本质、特性及其研究述略第一讲学校管理的本质与特性
第二章校长及其一班人第二讲校长及其学校管理体制
第三章学校组织机构的改革实践与未来发展
第四章学校管理目标的制定及实现
第五章学校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第六章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讲学校特色及其校园文化
第七章学校文化的生成与改造
第八章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与目标第四讲学校公共关系的职能与目标
第九章教师管理第五讲教师管理
第十章总务工作管理第六讲课程与教学管理
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管理第七讲德育管理
第十二章德育管理第八讲健康管理
第十三章健康管理第九讲总务工作管理
第十四章学校管理效益评第十讲学校管理效益评
(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各讲的具体内容,引进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在考试中,我们也会涉及一些“个案分析”的内容。
三、介绍光盘中每讲的内容结构
光盘中每讲的内容,均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阅读提示
主要提示在阅读教材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增删处理。
(二)内容学习提要
从四个方面提示本讲的核心内容
1、本讲内容框架:勾勒本讲的整体知识结构
2、重点理解的问题:点列本讲的核心观点
3、识记的概念:归纳本讲要掌握的基本概念
4、思考的问题:联系核心观点思考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
(三)要点讲解
这个部分是教学的主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