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精).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精).doc

上传人:1259812044 2016/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谁先迎来黎明》教案(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课堂教学大赛《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执教者:迎宾路小学校秦勤联系电话: ********** QQ:20704890 板块(一) 设计思路 2 《谁先迎来黎明》一课是教科版 5 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 4 课。本课是在前三课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地球的运动, 即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时间上的差异。通过对教材和本单元相关知识的研究, 我发现谁先迎来黎明不仅决定于地球自转的方向, 还必须基于人为的规定。同时人为规定是讨论时区、时差等问题的基础。因此人为规定必须在本课明确提出。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我有了这样的设计: ●选择合适的城市,通过对城市的两两比较引发研究,贯穿整堂课。教材上提到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北京、巴黎、伦敦、纽约,而我只选择了三个城市: 乌鲁木齐、北京、纽约。通过“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研究; 通过“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迎来黎明”引起对经线、时区的关注再通过“乌鲁木齐和纽约谁先迎来黎明”引起同学们认识到人为规定的必要。选择乌鲁木齐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我们居住的城市就是乌鲁木齐,对于孩子来说有亲切感。 2、乌鲁木齐在北京的东边, 两个城市恰恰处于两条相邻的经线上, 学生很容易算出两个城市间相差 1 个小时,能快速理解时间和经线互相对应的关系。 3、乌鲁木齐与纽约这两个城市刚好在地球的相对面,在“谁先迎来黎明”这个问题上产生矛盾, 从而引发对人为规定的思考, 意识到仅仅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不能解决谁先迎来黎明这一问题,引出东经 180 ° (国际日期变更线所在的经线的思考) ●通过设计有层次、有逻辑的活动进行思维训练,突破难点用相对运动的特点来推测地球的自转方向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板块, 我设计了有层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相对运动的特点,从而能够借助“太阳的动升西落”来推测地球自转方向。我设计了直线型和圆周型的相对运动体验活动。在直线型相对运动中, 先用车往前开找出直线型相对运动的特点。接着, 请孩子们运用该特点推测车往后开时应该看到的场景。这是一种思维训练。让全体学生体会圆周型相对运动的特点——这是理解地球及其周围天体相对运动关系的基础。先让每个孩子自转体会, 为每个同学观察其他同学的模拟活动打下基础。再有老师和学生代表从两个角度来模拟, 一是站在地球人真实体验的角度模拟地球上的人每天看见太阳、星星在运动;二是周围的太阳、星星不动,地球应该怎么动才能出现刚才同样的现象。有了这些有层次感的活动以及创设的不断地思辨的过程, 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认识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比较容易了。●借助地球仪和课件辅助教学 1 、地球仪的改良和使用针对演示用地球仪: 我用黑色黑口袋遮住它的一半, 当老师转动地球仪时, 学生会很直观、生动的观察到城市转入黑夜和迎来黎明的场景。为之后给学生的简易版的地球仪做好模型的铺垫。为了研究的方便、每组的地球仪都这样改装是不现实的。学生使用频繁, 塑料纸容易变形。同时, 也不利于同时观察地球上任意城市在同一时刻的状态。因此我将发给小组的地球仪进行的简化,将底座的一半涂成白色,用以表示白天的区域。在所有地球仪上标出今天研究的主要城市---- 北京、乌鲁木齐、纽约。 2、课件的使用针对本课后半部分关于时区、以及以及谁先迎来黎明的教学,由于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