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8/3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
摘 要: 为发掘叶嘉莹诗词教学实践背后的支撑力量,文章从教育信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旨在以大师经验为当代诗词教学课堂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 叶嘉莹 诗词教学 教学思想
引言
提及叶嘉莹,人们总是聚焦于她的诗词研究、评赏和创作,却往往忽视了占据她大部分生命的乃是诗词教学。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诗词大师,叶嘉莹从事了六十余年的诗词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建立在评赏基础上的讲授才是她的主业,而她在教学方面的造诣绝不亚于其诗词本身的造诣。听过叶嘉莹讲诗词的学生,常无限回味地称听其讲课是“极大的精神享受”。众多学子对叶嘉莹诗词课堂的深情回忆,不难折射出她超凡的教学魅力。任何一种好的教学实践,必定有好的教学思想作为隐藏在其背后的支撑力量。为了发掘出这种力量的本源,笔者从教育信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分析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将其化为清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教育信仰:神圣的文化召唤
叶嘉莹先生的诗词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深厚真挚的教育信仰构成的。她认为诗词教学是一种薪尽火传的神圣工作,是为了让中华诗词这条文化长流绵延不已、奔腾不息。这条长流同时也是感发生命之流,古典诗词中饱含生命之美,这种生命的力量从古人的精神出发,穿越时空投射到今人的灵魂,从而让生命在诗词文化的长河中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动。


“任何一种学术文化之得以绵延于久远,都正赖其有继承之传人,而教学则正是一种薪尽火传的神圣工作。”①
――叶嘉莹
支持叶嘉莹以诗词讲授为生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深埋在她心中对古典诗歌尽到传承之责任的使命感。她曾谦虚道:“虽然我也自知学识浅薄,国内固有不少才学数倍于我的学者和诗人,这传承的责任原落不到我的头上来,但却正如杜甫诗中所云‘方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我对古典诗歌似乎也就正有这样一种不能自已之情,因此我在当时还曾写有一首诗,说‘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中屈杜魂。’诗虽不好,但所写的确是我自己的一份真诚的感情。”②或许正因为这样一种感情,对于每次讲座的邀请,叶嘉莹总是尽量排除万难应承下来,并且在讲授时倾尽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叶先生如今已89岁高龄,有些朋友和她开玩笑,常说她是“好为人师”,而且“不知老之已至”。殊不知她正是由于自知“老之已至”,才如此急于想把自己所得之于古诗词的宝贵体会传给后来人。她在为《诗馨篇》所写的序中,曾经提道:“在中国的诗词中,确实存在有一条绵延不已的、感发之生命的长流。”我们一定要有青少年的不断加入,来一同沐泳和享受这条活泼的生命之流,“才能使这条生命之流永不枯竭”。一个人的道路总有走完的一日,但作为中华文化之珍贵宝藏的诗词之道路,则正有待继起者不断开发和拓展。“至于我自己则只不过是在这条道路上,曾经辛勤劳动过的一个渺小的工作者而已。”③可见叶嘉莹所关怀的,并不是她个人诗词道路上的成功与获得,而是后起的年轻人如何在这条道路上开拓出一片更高远广阔的天地,并且能使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国民的品质展现出璀璨的光华。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④
――叶嘉莹
古典诗词有其奥曲深邃之处,并非浅白得老妪都解,因此很多人苦于不能体悟其中之美。然而,古典诗词提供的不仅有自然之美,而且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是人人在生命历程中都会切身体验的。针对很多人诉说自己不能体悟诗词之中美好意蕴的情况,叶嘉莹认为,人不能悟是我们的心死了,我们的心都被外在的那些物质的、死板的东西塞满了。因此,我们都没有一个空灵的心灵,来接受宇宙万物如此美好的种种生命的迹象。⑤
每首诗词都有其生命之美,因此叶嘉莹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与教学中,一直贯穿着她所独具的生命美学思想。她的讲述,使千古诗篇跃动着生命的华彩,使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苏轼在我们面前鲜活起来,使那些豪迈辞章与低吟浅唱都同样传达出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感动。她认为,“我们在欣赏诗的时候,必须把她看作一个活泼的生命,绝不能把她搞成一个僵死的教条。”⑥叶先生对诗词的阐述,就是一种由衷的对生命的感发、体验和赞美,是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品味。她特别强调:诗词研究须从诗人的生命感受出发;讲解诗词,则是把这种生命的感发传达给听者。

二、教学目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