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孝道与感恩.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孝道与感恩.doc

上传人:stillstanding 2021/8/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孝道与感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孝道与感恩
篇一:感恩与孝的演讲稿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
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
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
敬;战国时期,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
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
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
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
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
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理应承继这份道德
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
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
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
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
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
--《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
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
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
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
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