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子莲―春马铃薯轮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8-0170-02
鲜食子莲,是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最近几年培育的一大特色农产品,连片种植面积150 hm2以上,且均以采摘嫩莲蓬销售为主,管理水平较高,经济效益突出。然而,由于连作栽培,腐败病、疫病等连作病害逐年加重,为此,2008年以来,该基地在金华市农科院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子莲与小萝卜、马铃薯、草莓等轮作栽培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连作障碍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经2012年实地验收,实行轮作栽培的田块,子莲植株长势中等,大田腐败病、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莲蓬数量增加5%以上,结实率相仿,每1 hm2鲜食子莲产量89 006只、产值87 900元,每1 hm2春马铃薯产量22 560 kg、产值76 770元,运用该模式,比单种子莲模式产值翻番,效益显著。尽管该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其利用水旱轮作有效控制了连作障碍,促进了子莲与其他经济作物科学轮作的生态、经济模式,具有较广泛的借鉴作用,因此,借此机会,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1 子莲种植关键技术
品种选择
由于该模式种植时间相对较迟,子莲品种要求出花早、花量大、鲜食品质优良,如金芙蓉1号、十里荷1号、建选35号等。
田块整理、适时播种
春马铃薯采收结束后,每1 hm2全田施新鲜生石灰1 200~1 500 kg,及时用拖拉机浅耕15~25 cm,主动删除部分种藕,减少田间密度。当地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种植,每667 m2栽200穴,每穴1株。
科学施肥
①苗肥 平均每株抽生1片立叶时,每1 hm2施用尿素150~225 kg、~75 kg、过磷酸钙75~150 kg、~30 kg。
②花果肥 植株长出第3片立叶后,分5~6次施用花果肥,每次间隔10~15 d。每次每1 h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0~450 kg、尿素150~225 kg,~15 kg,全田撒施。
水浆管理
苗期水温较低,田间保持5~10 cm浅水。当气温达30℃以上时,水位提高到10~20 cm。抽生终止叶后,水位降到5~10 cm越冬。
病虫防治
①物理防治 人工摘除虫叶、捕杀卵块和幼虫,摘除虫叶踩入田土深层灭杀幼虫。封行前,田间放置黄板诱杀蚜虫;5月中旬以后,每2 hm2田间安装1盏频振式灭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夜蛾类成虫。
②生物防治 采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成虫。6月上旬,每1 hm2莲田放置30个斜纹夜蛾专用诱捕器,诱捕器底部高出莲叶顶部20~30 cm,每个诱捕器内放置斜纹夜蛾性诱剂芯片1支,每30 d更换诱芯1次。
③化学防治 重点抓好蚜虫、斜纹夜蛾防治及主要病害的预防。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可交替选用生物农药印楝素8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或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