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

格式:doc   大小:7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

上传人:蓝天 2021/8/31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中必修2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部分(高一)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 1人口的数量变化
1、 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 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而机械增长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力随着范围的增大而 减弱。
2、 从时间上看,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是不同的,从总的趋势来看是不断 增长的,二战后则进入快速增长时期,70年代后增长速度减缓。从空间上看,集中于欧 洲、北美洲、大洋洲的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 牙利等国家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现象;而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 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不同的。
3、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可以分为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种类型。
4、 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曲线②表示死亡率。A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B表示 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C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在表格中填出各种人口增长 模式的相关特点。
5、 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在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首先出现下 降变化的是死亡率。
6、 全球增长模式从总体来看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从局部看,发达国家 以及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现代型型,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由传统型 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 国际人口迁移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量的移民为主。①19世纪以前主要迁往新发 现的大陆,如由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 空间分布。②二战后的人口迁移主要特点是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迁移方向 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的大型能源基地,主要迁出区是拉丁美洲,主 要迁入区有欧洲、北美和西亚、北非地区。
3、 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①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了开发边疆,主要以政策性 迁移为主。②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人口迁移规模增大,频率加快,迁移 方向主要为由农村向城市,由内陆向沿海。
4、 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②调节人才余缺;③加强民族融合 和文化交流;④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5、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总体上看,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 ①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指标,表示一个地区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 ②人口合理容量表示一个地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二者均具 有不确定性性。
2、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比的是资源和科技水平,成反比的是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3、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是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要保持好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来说,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关键措施是不同的,发展中 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而发达国家要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 数人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