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灵石感悟理论121.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灵石感悟理论121.doc

上传人:wc69885 2021/8/3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灵石感悟理论12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使用导学案时的提问与讨论
傅山中学 康建生
摘要:在我区大规模的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活动中,逐步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时俱进。从中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提问、学生如何讨论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小组学习 提问 讨论
正文:
一、两个问题诞生的背景
小组学习是适应当前教育形势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他一改中国千年的教育模式,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把教师的功夫下到了课前,学生的时间也得以充分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那就是教师要会讲课,要精讲、要解惑。而且要将重点知识讲通透,让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教师在讲什么。这就是说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了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是学,换句话说是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角删除了。现状变为众所周知的教师在讲台上问底下学生会了没有时,不会的学生不说话;而只有会的学生会回答,这样教师所听到的是学生们都会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在听,在听的过程中领悟,这好像不是主角,却成了配角应该做的事情。尤其是全体学生,传统式教学就无法顾及,所以小组学习势在必行。
在小组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的思想也经过了许多次的徘徊。因为我信奉
3
:教师若不会讲知识,还称其为老师吗?难道说,教师的精讲还比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吗?我所赞颂的教师,会将知识像摆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一陈列于学生的脑海。因为我想,一名好的教师,应该能把课本上繁杂的知识,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都一个一个讲清楚。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教师的传道。我所赞颂的教师,会神采飞扬的讲课。会用各种语言将知识一一传达给学生,因此先前我比较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课前设计解决两个问题
本学期一开始,学校便要求所有教师上课时使用导学案和小组学习,我不得不进入这一滚滚潮流中,由于是刚刚接触,我也很认真的备导学案,上课时也不经意间会出一些小组活动的教学实践,有时,我也能感觉到些许成功。经过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对小组学习教育教学使用,模糊间我似乎感到了这一学习模式的好处和优点。后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又有一个难点,似乎很难突破。这就是小组讨论。讨论什么?不能够准确把握小组讨论的题目的难度。而且,在提问问题方面没有意识,更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就使小组讨论经常落空,进而达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经过学习我发现了备学案并不简单。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吧!同学们都觉得太简单,不值得讨论。或是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太好了,值得讨论。一放给学生。却发现问题太难让学生无语了。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做教师的没有站对位置。也就是说,备学案时,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更关键的还要备课标。
将以上内容都考虑上,我们在备导学案时,所提问题还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具体规则是
3
:①自主学习中的自学指导自学检测。这里呈现的问题不能太难。要让问题简单化。但要紧扣课本。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有所收获。让学生觉得这些问题靠自己就全能解决。尤其是一个组内的4号队员。更应当让他们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我们不能只站在教师的位置去考虑问题的难易。以为出的问题难便显得你水平高,这是极其错误的,而是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每一个问题,决不能让学生望题却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