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北京喜讯到边寨.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喜讯到边寨.docx

上传人:1650986**** 2021/8/31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喜讯到边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材分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 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知识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表现技能,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己形成了一定的学********惯,课堂教学便于组织,对他们的音乐学****要多从音乐学****能力提升和培养他们对音乐课的持久兴趣上去关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内容在新课教学时从舞蹈画面感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对音乐形成初步印象并通过模仿、对比、模唱、体态律动等方式熟悉和记忆乐曲主题曲调,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和场景内容的塑造与表现以及情感的表达,并结合教学内容自然渗透民族大团结教育,力争学生在音乐学****活动中既培养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又陶冶情操。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场面,激发起对民族
音乐的热爱。
2、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并用“声音、动作”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3、能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主题,并听辨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聆听、反复聆听,记忆旋律,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
教学难点:分辨各个主题的情绪和场景。
五、教学过程
(引)
播放《赶圩归来阿哩哩》背景音乐,出示祖国西南地区边寨的图片,以号角图结尾。引导学生观看图片里出现了哪些民族?
(设计意图:以欢快的彝族音乐《快乐的啰嗦》为背景音乐,观看一组彝族、苗族边寨风光、服饰、欢庆场面,引起学生彝族、苗族的兴趣,为后面学生欣赏感受音乐做铺垫。体现情感性原则。)
2、引入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
(听)
赏析音乐
1、初步全曲聆听,感受音乐要素,速度?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聆听,初步感受音乐)
2、介绍作曲家及作曲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创作背景,体现情感性原则。)
(品)
分段聆听
引子部分
①听这段音乐在模仿什么声音呢?(号角)
②号角声在山谷中回荡,传遍各个山寨,让我们来听一听,喜讯传到了哪个民族的寨子呢?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呢?(号角声引出第一主题)
主题一
①号角声将喜讯首先传到了哪个民族呢?(教师图示表示—彝族)
②体验重音,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这一主题的音乐
③边拍边哼唱,用声音体现重音
(设计意图:体验性原则、情感性原则。用肢体动作感受音乐要素中的力度、彝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表现的欢腾热闹的场面。)
主题二
①听一听,这里的音乐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一群跳舞的姑娘)
②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出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呢?(铃铛声,引出人文知识)
③使用乐器(铃鼓)为歌曲伴奏,并跟音乐哼唱。
(设计意图:体验性原则、情感性原则。用加入铃鼓、串铃的方法感受音乐的特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