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环境变化对初生仔猪的应激
哺乳仔猪舍的日常工作
养育仔猪的关键措施
由于初生仔猪生理上的不成熟,因此,在其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常因饲养管理不当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掌握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初生仔猪的死亡率。初生阶段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时期。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有四点:
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消化器官的重量和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完善。
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
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患病。
环境变化对初生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出生后的初生阶段对这些应激的控制和适应。仔猪出生时的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仔猪出生前,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胚胎发育过程中依靠母子胎盘的血液循环来实现气体交换,获得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而仔猪出生后必须依靠自己的肺呼吸,否则窒息死亡。
母猪子宫内环境温度保持在39~℃较恒定的范围内,但仔猪出生后所面临的环境温度却随时变化,尤其是出生时,环境温度与体温至少相差5~6℃以上。
母体子宫内是无菌的,而出生后却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袭,甚至生后1~2小时肠道内即有肠杆菌定居。
出生前营养物质是通过母子胎盘的血液循环,直接从血液中供给的,出生后即转变吸吮母猪乳汁由肠道或的营养。
仔猪出生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对仔猪生命的严峻考验。在仔猪的养育过程中,应精心照料,合理安排仔猪的饲养管理,尽量较少其他的应激因素对初生仔猪的影响,从而确保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1)做好分娩接产工作。对临产前后母猪的护理和分娩中的人工助产是做好产仔舍一切工作的基础,必须严格执行上述技术措施,保证仔猪一出生即受到很好的照料。
(2)产仔舍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哺乳仔猪的培育,因而应当把护理仔猪作为重要的任务,仔猪出生后,及时帮助哺喂初乳 (特别是对弱仔),帮助固定奶头吮乳,调节好仔猪躺卧区温度,防止母猪压死仔猪等工作要切实抓好。
(3)对已满3日龄的仔猪注射铁剂和补硒。
(4)对已满7日龄的仔猪开始诱食。
(5)作好清洁卫生,清除粪污,清扫残余的旧饲料:
(6)根据母猪食欲、体况等不同情况投放饲料,每天两次或更多,并己录吃料不正常的母猪。
(7)检查猪群,看是否需要做紧急处理,并做好每头病猪的治疗记录。例如检查母猪乳房、阴道等是否正常,未分娩的是否有分娩症状,分娩了的是否有无乳症状,对食欲较差或厌食的母猪则应作全面的检查;对仔猪要检查有无腹泻、跛行、生长发育不良以及活动不正常等。
(8)观察猪只对环境的反应,保证保温及通风换气设备运转正常,保持温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贼风。
(9)护理好断奶1周内的仔猪。饲喂上以少食多餐为原则,每天投放4~6次,供给清洁饮水(最好能供给温开水),并注意防止仔猪过食;环境上要保证圈舍干燥,并在刚断奶后的2~3天内将仔猪躺卧区温度提高到30℃,以后逐渐降到24℃。
(10)哺乳25天以后母猪喂料减少至1.8千克以下(防止母猪断奶后患乳房炎),28天断奶后母猪赶出产仔舍,经体表消毒后交给配种舍。
(11)断奶1周后的仔猪转群到保育舍,然后对空栏进行清洁消毒。
(12)清粪时应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