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唯美的极端
[摘要]张艺谋对于影片的画面和色彩特别重视,在某些时候重视得有些过分。不仅他的商业大片,他以前的作品,也无不如此。从张艺谋的电影镜头之美、画面的表现力之强来看,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是唯美的极端。表现形式、内容都是唯美的,极端的真实也是唯美的。张艺谋的电影美学风格在《英雄》这部影片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最能代表张艺谋的审美倾向、堪成完美的作品是《我的父亲母亲》。
[关键词]唯美主义;极端;表现方式;真实唯美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导演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从他执导第一部影片《红高粱》在国际上获奖、引起很大反响之后,他导演的电影在国际、国内频频拿奖,反响巨大,倍受关注,但人们对此的评价褒贬不一。他的电影也可以说是引起争论最多的电影。本文从张艺谋的审美倾向的角度来解读他的几部电影。
张艺谋的第一部古装商业大片《英雄》,虽然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之类,但该片真正成功之处,不在于电影的故事性,而在于其他。因此,香港电影的金像奖而是把最佳摄影、最佳美术设计、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动作设计、最佳音乐、最佳声音效果、最佳电脑设计7项大奖毫不吝啬地颁给它。这正是《英雄》的成功所在。影片中,张艺谋在每个镜头中都试图展现一种图画的美感:湖面飘浮着小亭,岸上草树皆碧,无名和残剑,轻柔地飞过湖面,无比优美的打斗;凄美的黄叶林,如月与飞雪,一袭红衣,在林中飞行,“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配上如泣如诉的音乐,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旌旗蔽日的秦兵战阵、疾如流星的飞箭、庄严肃穆的秦王宫,直接展现秦王朝的强盛的作品中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超越《英雄》。张艺谋的电影美学风格在这部影片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由于摄影出身,张艺谋对于影片的画面和色彩特别重视,在某些时候重视得有些过分。不仅他的商业大片,他以前的作品,也无不如此。从他的电影镜头之美、画面的表现力之强来看,他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不仅是唯美主义者,而且是唯美的极端。
人们对电影的评价,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即社会意义和艺术形式。二者之中,张艺谋毫无疑问较重视的是后者。正因为《英雄》的画面如此之美,制作如此精良,人们对影片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主题、人物、故事等方面。其实,《英雄》的主题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只不过被太过精美的制作掩盖住了。从《英雄》的主题中不难发现张艺谋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精彩的解读。首先,比如对古典诗歌的借鉴。无名练成一剑,名曰“十步一杀”,来自李白的诗《侠客行》中两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诗后面两句“三杯吐然诺,泰山倒为轻”,则为后来无名坦然面对势如飞蝗的强弩做解。本来以他的武功,不难逃走,为了让秦王心怀天下,让秦王对天下有个交代,“十步一杀”的绝世武功,从此绝矣。其次,张艺谋对中国武侠文化的认知也异于常人。普通人对武侠的认识一般是为了报仇,或为了显身扬名,遇到机会,刻苦习武,最后或功成名就,或自在逍遥。所谓的武侠,不过是“成人的童话”而已。也不同于中国最初的武侠――公案小说,侠文化与政治有着联系,报效国家,博取功名。“英雄”们都不是,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
与精雕细琢的画面相比,《英雄》的人物塑造则有些单薄,不够丰满。但也是张艺谋唯美主义的另一个证明。张艺谋不仅在画面上追求美感,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