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四川邛窑香炉、香塔和香熏.doc

格式:doc   大小: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川邛窑香炉、香塔和香熏.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 2021/8/31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川邛窑香炉、香塔和香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川邛窑香炉、香塔和香熏
  四川邛窑始烧于东晋,发展于南朝,成熟于隋,兴盛于初唐,至唐末五代延烧不衰,结束于南宋中晚期,共经历了约9个世纪。      考古调查和研究已发现比较集中的邛窑窑场遍布长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沿岸,包括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西部和南部地区,计13个市县。这些地区的窑场普遍起于东晋或南朝,有的结束于隋或唐,多数终于唐末、五代或宋。这些窑场的产品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多具有明显的共性,如果将上述窑场的产品混杂在一起,就很难区分其各自的产地。由于地处邛崃地区的窑址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品种最丰,质量最好,烧造时间最长,产品销售范围最大,对其他瓷窑影响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所以,以上地区的产品统称为邛窑。
  
  邛窑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和烧制了品种、器型繁多的陶瓷产品,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焚香器具。一般说来,古代的焚香器具包括两类:一类是在国家祀典、宗教仪式和祖先祭祀活动中大量使用的香炉;另一类则是人们熏香衣物、清洁环境、保持空气芬芳的香熏。
  
  自古以来,人们无论是祭祀祖先神位,悼念故去亲朋,朝拜儒教、佛教、道教,还是家祭、庙祭等,都要以香炉奉供。香炉的制作和使用有一定的讲究。古时香炉有锡、黄铜、白铜和陶瓷质的,东汉时期,原始青瓷中就有了瓷质香炉。六朝时,随着各种宗教的逐渐兴盛和祭祀活动的频繁,瓷香炉常见,但是品种、样式不多。直到唐、宋及以后,其品类才繁多起来。
  四川自古就是宗教文化十分发达的省份,而唐宋时期尤为兴旺。在这长达600年的时间里,适应宗教文化发展和人们祭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陶瓷香炉便大量生产出来了。四川最早的瓷炉是南朝时期的带盘三足炉。到了唐、宋时期,以邛窑为主的各地瓷窑所烧制的瓷炉无论是样式、品种、类别都相当多。就器型而言,有三足、四足、五足、葱管足、钵式、杯口、筒式、鱼耳、鼓钉、莲瓣、奁形、八卦及仿青铜鼎等样式;就装饰手法而言,有釉装饰(多种单色釉和三彩)、胎装饰(刻花、划花、模印堆塑等)、彩绘装饰(点彩、斑彩、釉上或釉下描绘)等。邛窑瓷炉胎多呈深浅不一的灰、灰白、灰黄、褐红或砖红色。
  笔者收藏了较多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香炉及其残件,又在藏友处拍了不少这个时期的香炉照片。其中,笔者收藏到的一只唐代高温青绿釉釉下褐彩缠枝莲花纹板耳鼎式炉最具观赏和研究价值。这种仿商周青铜鼎式样的香炉在宋元时期常见,且多为官窑制品,所以人们常常将此种造型的香炉鉴定为宋元时期。事实上,这种香炉在唐代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