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_第31号)资料.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_第31号)资料.ppt

上传人:q1188830 2016/6/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_第31号)资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宣贯材料一、简述一、简述 2014 年 12 月 19 日,环保部针对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和第六十二条中关于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出台了《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部令第 31 号)。《办法》共四章十八条,详细规定了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的依据、原则、范围、程序和计罚方式,以及与其他环境保护制度的并用关系。该《办法》于 2015 年1月1日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同步实施。《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办法》第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强制公开和自愿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如实地公开其环境信息。《办法》第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指定机构负责本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二、总则二、总则《办法》第五条,环境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办法》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依法可以不公开; 三、适用范围三、适用范围《办法》第七条中规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 3月底前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通过政府网站、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时, 应当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办法》第八条中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 (一)被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为重点监控企业的; (二)具有试验、分析、检测等功能的化学、医药、生物类省级重点以上实验室、二级以上医院、污染物集中处置单位等污染物排放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者可能对环境敏感区造成较大影响的; (三) 三年内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有必要列入的情形。《办法》第九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 (一) 基础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产品及规模; (二) 排污信息,包括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情况,以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排放总量; (三) 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他环境保护行政许可情况; (五)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六)其他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 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当公开其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四、实施程序四、实施程序《办法》第十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通过其网站、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或者当地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环境信息,同时可以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予以公开: (一)公告或者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 (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三)信息公开服务、监督热线电话; (四)本单位的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开栏、信息亭、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等场所或者设施; (五)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方式。《办法》第十一条,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后九十日内公开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有新生成或者发生变更情形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当自环境信息生成或者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办法》第十二条, 重点排污单位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开其环境信息。《办法》第十三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自愿公开有利于保护生态、防治污染、履行社会环境责任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