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了解精神疾病
1
你了解精神疾病吗
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明显,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同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老年性痴呆和抑郁、药品滥用、自杀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等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不管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精神健康问题每年都困扰数以百万的人。一些疾病是轻微的,而另一些疾病是致残的,需要紧急的处理和关照。
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不同,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症、酒精依赖综合征、躁狂症、失眠症、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3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
目前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以精神分裂症为例,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影响。其病因主要包括生理及遗传、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大部分的精神病例中,都是这三个因素互为影响而造成的。
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怕羞、思维缺乏逻辑性等性格特征,这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内在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培养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4
精神病离我们有多远
当心理健康问题达到“有病”的程度,便成为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并不少见,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有1亿人以上,相当于每10个人中便会有1人有机会患上精神疾病。换言之,我们自己、家人或朋友,都有机会与精神病扯上关系。
精神病患者需要较长时间康复;在康复期间,家人、朋友的关怀和支持,及社会人士的体谅和接纳,都是十分重要的。
精神疾病占前十位致残疾病中的四项,包括重性抑郁症、躁狂抑郁症(也叫作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
5
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大多数病人起病十分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人们所忽视。那么,怎样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
 1. 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是早期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如:病人变得孤独、少语、不合群,做事心不在焉,学习成绩下降,工作不负责任,兴趣索然,生活懒散,甚至连个人卫生和起居也需要别人督促。也有的病人表现为自言自语、独自发笑等。不少病人有头昏、头痛、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周身不适等,甚至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不治之症。
2. 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障碍是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在疾病的早期,轻微的性格改变和类神经症症状常不易被人重视,但仔细观察则可发现在上述症状的掩盖下,病人往往想法怪异,谈话内容常会离题,十分令人费解。有的病人还可出现某些片段的妄想和幻觉,也有不少病人显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或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有些病人好独自呆坐,或整日游荡,所作所为使人无法理解。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缺乏自知力是分裂症病人的共同特点。病人通常都拒不承认自己有病,他们不能识别自己的病态表现,因此对治疗要求不迫切,甚至拒绝治疗。即便极少数病人可能会模糊地意识到自己“有病”,但让其做具体分析时,却显得认识肤浅,而且很不完整。    
上述几方面是识别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要点。然而,有时对具体病人而言,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尚需由精神科医生悉心诊治,才不至于贻误病情。
6
识别早期精神病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有:
:不讲个人卫生,对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批评也觉得无所谓,仍然我行我素。
: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常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
、自笑:经常听到患者喃喃自语,不知所云,或者独自发笑,令人不解。
:无端地怀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易变,好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
7
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痛、易疲劳,以此为理由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并且安于现状,既不觉得这样有何不妥,也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请注意,这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区别之一。
:长时间呆坐在镜子前面,端详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一种叫做感知综合障碍的症状造成的——患者看到自己的脸变形了,或者不真实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