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键注塑工艺参数设置
——蔡勇宾
射出成形的原则:
“熔解”
“注射”
“冷却”
等三个阶段。
,每一区须设定在多少温度是一般的常识(区分为料管射嘴,前部、中部、后部)。成形条件中比较重要的是,螺杆前端停滞原料的温度,以料管前端的温度当作材料之温度,料管之温度由前端开始设定,如果前端分成2部份时把它当作同样的温度。
材料之温度,首先参考制造商提供的数据以及模具实际情况来决定,这样先决定料管前端之温度,然后再来设定后部之温度。后部的温度如果太高的话,成形材料立即软化在螺杆上后面的原料就无法被加进去,所以后部须比前部降低20℃之温度。
射嘴的温度设定,原则上射嘴的温度应与料管前端的温度一样不可下降,但是如果不下降一点的话,材料会从射嘴处流漏出来,所以射嘴的温度比料管前端温度降低10℃。
1.1.2螺杆的回转速
成型材料是以螺杆回转来使其熔解,回转的速度太快时因磨擦过多产生过热现象,回转速度太慢时拉长—循环成型的时间因而使成本提高,基本上以不产生过热现象转速快一点来设定。也不要设定太快(材料物性表有推荐)。
1.1. 3螺杆的背压
为了防止螺杆快速的后退,必须给螺杆有个压力,螺杆的背压太低时,因成型材料熔融时,产生的气体会使螺杆后退,那么熔融的成型材料料量就不稳定,如果螺杆的背压太高时,螺杆后退的速度慢,因而使一个循环的时间也增长,背压会使材料的混合达到良好之状态,承受背压的螺杆转速如果快一点,会使材料之混合更好,但是回转速不能太快,背压也不能太高,否则螺杆回转太快了,会因磨擦过剧而产生过热现象。
螺杆背压的多少是以压力表的度数来表示如表上指着10KGF/CM2 的话,则实际上背压即为10KGF/CM2。
1.2.1 射出量
是以螺杆后退到所定位置来决定射出量,即指成型材料充填到模具内材料的重量,实际上当螺杆后退到一定的位置后仍然会继续向后退一点,就像螺杆向前进到某一位置后也无法完全切断不让材料继续射出一样,这种虽然到达所定位置应切断停止,却无法切断停止而继续动作的位置,我们叫做“CUSHION”(垫料)。
成型品的体积,是垫料量加上螺杆后退到所定位置来决定。通常垫料量大概为5—10MM程度,例如实际料量需60MM时,应设定为65—70MM,因为垫料量为5—10MM。
1.2.2 射出速度
射出速度是由螺杆前进的速度来决定,螺杆前进速度是指根据机台上已设定的程序,使螺杆由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开始时射出速度等于螺杆前进速度,也就是以射出速度来称呼,成形的原则是,材料尚未冷却下来前趁早把材料射出去,所以射出速度应愈早愈快愈好,但是因为模具的不同也有无法趁早快速射出的情况,例如射出速度太快时,由闸门射出材料会造成喷痕的不良现象。
1.2.3 射出压(一次压)
射出压就是把成型材料在瞬间内充填到模具腔内的压力,在许多成型条件中模具的压力变化是属于重要的一个,所以以后要详细说明。在这里我们说的射出压即为螺杆向前推的油压压力。对射出成型机来说,射出压与射出速度是有互相关连的,也就是说射出压力不高时,射出速度也无法达到快速的情况。新作的模具第一次试模时,应以中压中速为益,这是为了避免不小心因射出压太高而使模具损坏。
成型机的设定压力与表压互相关连的换算表,所显示的数字与模具实际的压力并不一样,换算表上所显示数值的1/2等于模具内的压力数值,模具内压力一般400KGF/M2,压力太高除了会产生毛边之外也会使模具受到损害,所以切记压力不可调得太高,但是压力太低了材料无法在模具各角落都充填得到。
1.2.4 模具温度
模具温度因模具水路位置不同会有所不同, 模具温度的设定的程序,开始把模具温度控制器的水温设定,然后母模与公模分别使用模具温度控制器,水温之温度设定开始时与模具温度一样,母模及公模开始时一样温度。
模具温度高的时候,成型品冷却慢但成型材料流动性较好但会使循环时间长,所以模具温度不要太高。
1.3 保压的工程
1.3.1 保压切换(二次压切换)
为使成型材料于模具内完全地充填,成型机必须于瞬间内给予射出压力,然后保压维持一段时间这样的过程叫做射出成型技术过程。
如果射出压不变地保持一段时间,这样会在GATE附近承受有害的压力以至会有变形及破裂情形发生,也就是射出压力太高,但是射出压力不高,材料又无法在模具各处充填完全,像这种状况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