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咪唑烷,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丁酮、DMF等有机溶剂,也易溶于冷碱溶液,主要用于生产农药吡虫啉,农药吡虫啉合成中间体,含有这一物质的废水属于难生物降解有机类废水。
近年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处理方法主要有氧化法、物化法和生物法、浓缩法等。
(1)湿式催化氧化
湿式氧化,又称湿式燃烧,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入空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氧化。使高分子有机物分解为低分子化合物,或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
湿式氧化具有二次污染低、适用范围广、可回收能量和有用物料、处理效率高、装置小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中。缺点是该方法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需要耐高温高压、耐腐蚀的设备。
(2)电化学催化氧化
电化学氧化法基本原理是使有机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机物直接被电极,另外一种为电极首先与水作用生产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随后羟基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反应,达到降解的目的。该方法发生在水中,不需要另加催化剂,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具有处理效率高、操作方便、条件温和等优点,同时还有凝聚、杀菌等作用。缺点是可溶性的电极氧化法电极的消耗过大,电流效率偏低,反应器效率不高;用电化学法彻底分解水中有机物能耗较高,设备成本也较高。
(3)芬顿氧化
芬顿试剂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因此芬顿氧化法在处理废水有机物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系中含有大量的Fe2+离子,H2O2的利用率不高,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
(4)物化法
物化法常作为一种预处理的手段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目的是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主要是对难降解的有机物进行降解,提高可生化性。
常用的物理化学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处理技术等。吸附法根据吸附的主要原理可将其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进行吸附,化学吸附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化学键或形成配位化合物的方式进行吸附。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常见的主要包括温度、吸附剂结构、吸附剂用量以及污染物性质等,生产应用的常用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树脂、高分子吸附剂、活性炭纤维等。吸附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成本少,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但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是有限,再生能力弱,这些因素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主要指通过借助膜的选择作用,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对污水中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的技术手段,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膜分离过程具有不污染环境、能耗低、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超滤、纳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
(5)浓缩法
浓缩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物溶解度较小的特点,将大部分水蒸发使污染物浓缩并分离的方法。适合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浓缩法操作简单,工艺成熟,并能实现有用物质的部分回收。
为了有效提升这一废水的处理效果,同时弥补以上处理方式的不足,新型的吸附工艺的原理是利用开发的特种吸附材料对要去除的组分或物质进行选择性吸附,当吸附饱和时,再利用特定的脱附剂对吸附材料进行脱附处理,使吸附材料得以再生,如此不断循环进行,吸附法处理废水常规工艺见下图。
采用吸附工艺处理含咪唑烷废水时,将废水预先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和颗粒物质,然后进入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