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上传人:燕燕盛会 2021/9/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论文
1新常态下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的积极因素
(1)独立学院城镇籍学生比例相对较高。独立学院的学费较高是独立学院城镇籍学生比例相对较高的直接推动因素。城镇籍学生家庭相对富裕,社会资源相对丰富。这就促使独立学院学生相对而言,就业的社会基础较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家庭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2)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灵活,切合市场需求。由于独立学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较为灵活,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独立学院的专业相对较为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就业率较高。也正因如此,独立学院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契合度高于一般本科生,因而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稳定,学****兴趣较高,为学好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较为突出。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加上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母体高校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佳组合。此外,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这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相对于二本学生,独立学院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实践环节和实践教学时间也多于二本学生。现代企业更青睐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在初次就业中更容易胜出。
2新常态下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的消极因素

(1)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经济增幅下降,减少就业机会,工作岗位的减少,加剧了人才市场竞争,降低了大学生初次获得工作的机会。根据“供给自身产生需求”的理论,供给下滑,就无法给予需求提供动力,也就无法再增加新的岗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其培养周期和模式具有一定的培养层次和结构,大学生在大学所受的教育也是沿着这些固定的模式进行。因此,学校和学生即便了解当前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变化,也不能做出有效调整。比如:2014年所谓的“十大”难就业专业,其早在2010年就设定计划和规模,无法短时间内做出调整。
(2)新常态下独立学院所处社会环境更加堪忧。首先,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就是招特色师资,建特色学科,育特色人才。如今在高层人才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使得很多本是高一层级的人才到中游寻找机会,独立学院的学生面对这些人才自然是竞争力不足,这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竞争空间被大量挤占,竞争加剧。再次,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跟不上,就业市场不宽广,就业工作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因而也就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少了他们获得就业岗位的机会。
(3)独立学院学生对新常态准备不足。独立学院学生选择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及其家长付出高昂学****费用,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来能很好的就业。这就使许多大学生在校学****期间仅将大学教育当成个人的跳板和个人的智力投资,学****带有浓重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看重自身利益的实现,而较少顾及社会利益。“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孔雀东南飞”的就业现象依然存在,多数学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且愿望强烈,谋求高职高薪,依旧是独立学院学生的首选。

3新常态下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