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ocx

上传人:阿哈哈哈吧哈哈哈 2021/9/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新形势下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了讲求绩效的原则。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以此提高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十分重要。随着我国财税改革的不断深入,县级层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就建立和完善县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理念尚未完全树立。近年来,各部门开始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初步树立了绩效管理理念,但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痼疾观念还没有根除,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目前,县级层面的绩效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事后绩效评价阶段,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控还处在探索阶段,绩效管理理念尚未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二)缺乏统一完备的制度支撑。目前,从国家层面还未出台有关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法规,县级财政仅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办法来开展具体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激励约束和长效机制,推进工作的法制支撑不足,改革面临较大的阻力。(三)专业技术力量欠缺。财政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熟练掌握预算、绩效管理、项目管理、财政财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及相关政策法规并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县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四)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出范围广泛,使用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县级层面制定的评价指标仅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来,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五)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首先,要从政府层面给予高度重视,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有效运作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投入产出绩效目标,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绩效监控应与项目实施进度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二)夯实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在当前法律法规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制度办法,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政策支撑和实践指导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是根据上级构建绩效管理框架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从绩效管理的原则、范围、方法、机